众人闻言,这才都相继起身,坐回了自己的位子上。
路氏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了一遍,方开口道:“我方才听老大媳妇和老二、老二媳妇说了半天,其实真正担心的,是孩子们都到念书的年纪了,怕耽误了他们一辈子?这事儿不难办吧,小松最大,开了年就可以去学堂了,一年下来按他四叔当初的例子,三两银子应当尽够了。至于小柏小梧,在他们去学堂之前,他们四叔一样可以教他们认字写字,小松如今认得的几百个字,背下的三字经百家姓,不都是他四叔教的吗?”
“家里这些年因为老四念书,的确花了不少银子,却也仍有积蓄的,加上你们各房的体己,要供孩子们念七八十来年书,问题应该还是不大的,等七八年后,指不定老四早已中了秀才,家里日子也早已更好过了呢?怎么就到非分家不可的地步了!还是你们怕耽误了孩子是假,想要分家才是真?”
路氏深知“后娘难为”的道理,这些年扪心自问,是真将一碗水端平了的,对儿媳们也从不刻薄,反倒多有宽容,平常除了家里大的收益,像儿媳们做针线或是儿子们农闲时去做几日短工、帮工得来的钱,从来没让他们上交过一文,都由各房自己收着。
再加上几个儿媳的嫁妆私房,多的不说,各房十来两银子,应当都是拿得出来的。
这搁村里哪家能有这样的事儿?
就更别说儿媳们一旦有孕,家务事便都不用做了,每日还至少保证一个鸡蛋,顿顿吃饭也尽量捡好的给她们吃,她们坐月子时,她也都是悉心照料,带孙子孙女时再累也无怨无悔了。
可惜如今看来,好心未必就能换来好报……
本就因沈九林的强势,开口就是直接让她们滚而又慌又怕的姚氏宋氏让路氏问得越发的惊慌了,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路氏才好,只得低头装死。
路氏却不肯就这样让她们蒙混过关,直接点名道:“老大媳妇、老二媳妇,你们到底是怕耽误了孩子,还是想分家,总得把话说清楚了,我和你们爹才好做决定不是?”
这下妯娌两个不开口也不行了,只得结结巴巴道:“我们是怕、怕耽误了孩子,但、但……”
路氏讽笑道:“但怎么样?说啊,怎么不把话说完?是不好意思说吧,没事,我来替你们说,你们怕耽误了孩子,但更想分家,对不对?”
第三十八回 强扭的瓜不甜
“不、不是的,娘,我们只是、只是……”姚氏宋氏越发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了。
眼下的情势显然不能承认她们的确想分家,公公刚才气成那样,没准儿真做得出让她们滚的事;
可如果她们说不是想分家,只是怕耽误了孩子,以后公婆便大可抓住这一点,十年八年都不许分家,那她们这些日子所受的煎熬所做的努力不是都白费了,以后也只能继续给四房做牛做马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