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馆先生的都有一颗教书育人的心,学生有成就那全是他们的名片,冯劲考过一次科考又不爱官场,对乔明渊毫无所求。
真正让他决定留下来全是福宝自己的因素。
到了箕陵城他先去了一趟自己的好友那,说来也巧,他那好友是福宝学馆的夫子之一,此人对福宝大加赞叹,还将福宝写的字拿来给他瞧了。难得这孩子年纪小小竟写得一首不错的字,那文章也做得像模像样。要知道眼下七岁的孩子能将字认全的都很少,能自己写文章的就更少。当然,年纪小见识不多,福宝的文章写得并无什么深度,但已足够让冯劲惊叹。
他当时就记住了这孩子的名字,乔文衡。
恰逢福宝前来拜别自己的老师,冯劲出来见了一面,即问即答,如此天赋凛然的人才实属罕见,他当即决定要教这个孩子。
先前还犹豫着,随后便到衙门去报了名。
等选拔完成后,冯劲收拾了自己的东西,住进了箕陵府衙专为他留的院落,从今以后,他会在这里教福宝读书做文章。
事实证明他没选错,福宝十五岁参加科举,一举成名天下知,先生冯劲的名声也传遍了天下。
眼下福宝还是个小孩子,拜了冯劲做先生后,他不用去京城求学,说不出的高兴。
但这个孩子有个毛病,打小是他爹和卫轻轩教他读书,而这两人各有各的不凡,普通人福宝真看不上眼。冯劲来的时候他认出了冯劲是前些天在学馆考教他功课的那位,心想你考了我,也该到我考考你了。他考人冯劲也不明说,专挑那种又刁钻又古怪的问题去问,好在冯劲为人踏实,进翰林院前就很不错,在翰林院潜心读了三年,功底更好,对他的那些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
一来二去,福宝用聪明赢得冯劲的喜欢,冯劲用博学夺得福宝的尊敬,整天老师长老师短的跟在身后,像个小跟班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