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试的考题也是写在白纸板上的,衙役们很快送来了考题,学生们抄录。
这时候的考题跟县试又有些不一样。
四书题是两道,五经题一道,试帖诗两道。
第一道四书题的题目很简单:“温柔敦厚,然后君子。”
乔明渊一看这题目,脸上就露出了笑容。他想,这果然是何友明会给的题。不单单是他,旁边不远处的沈秋池抄写了题目,立即满眼震惊加崇拜的抬起头来,看向了另一侧的乔明渊,全然是小弟看着大佬的敬佩之情。另外,偏殿里的董路,廊下的林则惜等人也都是在心里说:“靠,又被明渊猜中了!”
还得回到之前说起。
县试的时候,乔明渊和沈秋池毫无意外的进了围,就董路和林则惜让人放心不下,当时乔明渊就给两人开了个小灶,告诉他们什么样的文章能被取。
两人考中之后,回想起乔明渊的话,都觉得十分有道理。
于是,在书斋看了几天书,他们就瞧见乔明渊一直都在那些考录跟前徘徊,翻看了平遥府乃至一些别的府的考录,几人心里就有数了,回去了客栈,都围着乔明渊让他说说自己看出了什么门道。
乔明渊也没藏私,他跟这些好友无话不谈,自然不会想着要防着大家,考场之上,哪怕你知道要怎么考,学问有深浅,谁又能一定压得住谁?
他知无不言:“我这几天在书斋看书,看的就是平遥府最近几年的考录。平遥府的知府大人叫何友明,据我翻阅他选中的学生文章发现,此人喜欢辞藻华丽的文章,你看,他从县试到府试,无一不是选择这种用词瑰丽、言之有物的文章。你们到了考场上,作文也应如此,多用排比、多用典故,只要围绕核心,应该十拿九稳。”
其实这也有点难。
要知道,学问的深浅,就在于如何用自己会的知识,大家读一样的书,有人提笔就能写文章,有人却需要雕琢良久。
沈秋池问:“那简单直白的就不行了吗?”
“世人皆有喜欢和厌恶的东西。直白的文章不是不好,只是他取得极少,咱们作为考生,自然要投其所好。”乔明渊看着他:“秋池,我知道你擅长写这种直白剖析的文章,但为了科举,你最好还是委屈一二,没必要犯险。”
几人就都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