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行人包了一辆马车,马车教程快,到洛平府也要三天。到了洛平府,就先去找家客栈换洗,收拾一番才去往通山书院。
车马劳顿之下,几人都露出疲惫之色,尤其是丁宝林,到底比不得弟子们年轻,他显得萎靡不振。到了通山书院山门下,还需要爬上山,这可差点要了丁宝林的半条命。好在几个弟子都很贴心,轮流替他背了东西,连拖带拽的才扶着人到了书院。
此时已是二月下旬,通山书院门口的大庭院里已经有了很多人,都搭着小帐篷住着,书院设了摊位答疑解说。
这是通山书院的惯例,等到开考才能放人到前院,在此之前,甭管哪里来的,都只能露宿在外。
但也有例外。
丁宝林整理了衣衫,给山门的斋夫递了名帖,斋夫打开看了一眼,便笑道:“先生请跟我走,朱长老已给各位安排了住处安顿。”
“多谢!”丁宝林连忙道谢。
乔明渊懂事的送上碎银,那斋夫客气了几句,便收下了。
一行人跟着丁宝林,随斋夫进了书院。
那大庭院里有些学生登时议论起来:“不让我们进去,他们怎么就可以进去了?”
负责答疑解说的略抬了抬眼:“那是通山书院长老的嫡传弟子,你要是有本事做嫡传弟子,也随时可以入内。”
说话的学生蔫了。
通山书院的学生又有嫡传和属修之分。属修就是前来求学的学子,也是书院里的夫子们长老甚至是院长教的,但并无拜师之谊,学满三年就离去,不得在书院停留;嫡传弟子则是在属修弟子里挑的,夫子们看中了谁,可以收做嫡传弟子,嫡传弟子可以在书院呆五年时间。
如果有幸被长老或者是院长看重,收做嫡传弟子,那一辈子在书院待着都是可以的。
不过,一般来说,长老或院长收弟子都十分谨慎,一辈子可能收不了五个,非才学出众者不可得。
书院长老的嫡传弟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