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页

乔明渊见来人一身宫服,又得宋鉴如此小心谨慎的对待,便知道来人身份不低。他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恭敬有礼的行了个礼。

德安喘过一口气来,横了身后跟着的内监一眼:“办点事情都办不好,磨磨蹭蹭险些误了陛下的大事!”

训了人,他又转向乔明渊:“那举人,你有何冤屈,为何要敲登闻鼓?”

乔明渊吃不准他身份,犹豫了片刻,他又道:“我乃陛下跟前近臣,今领总管一职,是陛下吩咐我来看看,登闻鼓已有百年不曾响过,此事陛下极为关心,怕你有天大冤屈,又怕旁人为难于你。你若有什么话说,可在我跟前直言,你跟我说的话,我必原样转呈陛下!陛下乃圣明君主,日理万机,若鸡毛蒜皮的小事,你受那三十廷杖也不冤枉!”

第325章 举人声援

德安的话如同一剂定心丸,乔明渊目光微闪,心中明白了什么。

看热闹的百姓听说是天子近臣出来了,便拼了命的怂恿乔明渊赶紧说,没吭声的举人们目光灼灼,俱是期待的盯着这一幕。

同是赴考举人,乔明渊的冤情似乎就是他们的冤情,若真是跟科考有关,对落第的人都是好事。

一时间,催促声四起。

乔明渊不再犹豫,他下定了决心,整理衣冠再拜谢德安,又对着皇宫方向行了三拜九叩之礼,这是跪谢天子的礼仪。行了礼后,他才郑重的开口:“我皇圣恩,仁慈英敏,学生乔明渊,乃岳西省平遥府易县人士,天启五年二月,得县试案首,四月入府试,再摘得头名;八月院试,一鼓作气,再得一案首,过了童生试,小得名气。天启六年,赶赴洛平府参加乡试,承蒙学政赏识,提为乡试头名解元。天启六年本该如今参加会试,无奈家中祖父病逝,接着祖母病故,无奈举家守孝。天启八年,同窗在京城大婚,学生携带家眷入京……”

“恰逢陛下喜得嫡子,普天同庆,天启八年年底定恩科,天启九年,学生赴贡院,参加会试。会场上一有衙役恶意泼水,二有茅房坏我气运,三有歹人偷我名卷,俱被学生一一躲过。上天庇佑,会试顺利,没想到——”

“学生本是会元之才,却造人半路拦截,偷天换日。偷我试卷冠以他人姓名,还要害我老父妻儿性命,暗夜杀人,险被灭口。”

随着乔明渊开口,广场上皆是安静,众人皆是屏住了呼吸,生怕惊扰了他的话。

众考生却已是惊诧不已。

瞧着乔明渊年纪不过二十上下,竟已在四年前就拿下了童生试小三元,又在乡试中夺得解元,那就等于是四元在手。

算算年纪,他十六岁就成了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