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珏看向宁怀瑾,询问道:“我朝有律,封地归所属王爷管辖,若属王无错,哪怕是帝王也不能随意插手封地的事儿,没错吧。”
宁怀瑾点了点头,说:“没错——但阮茵毒害陛下,宁铮私屯粮饷,已经足够陛下出兵了。”
“不是宁铮的事儿,是九王爷。”谢珏摇了摇头,说:“方才明远也说了,九江要明哲保身。永安王人虽不在九江,但九江还是他的地盘,若他以此条例拒绝陛下借道,那平江和江宁两城的援兵,还能过来吗。”
宁怀瑾猛然一愣。
他们这些文臣,日常习惯了坐在内阁收拢各地来的文书册子,对粮产人口之类的庶务了解颇深,却不像谢珏一样对地形敏感。
直到谢珏提到了这件事,宁怀瑾才猛然反应过来,他先前竟将这个疏漏过去了。
诚然,江南一带地势平缓,但安庆地处平江和京城之间,与九江府各成半个拗口,平江和江宁两府的军若是想绕过这两府跟宁衍汇合,就只能从再南边的东南沿海一带绕过来。
路途甚远不说,也实在太过折腾,中间损耗粮草倒是小事,就怕兵士水土不服,徒生别的事端。
“若是江南两府不行,那就只剩江州几府了。”宁怀瑾说。
“若是从元江调兵,就得早做准备了。”江晓寒说:“元江府路远崎岖,气候也与江南不同,行军过来起码要月余。若是等到宁铮动手再调兵,恐怕来不及。”
宁怀瑾本来想到这事儿时,心里就将江南两府盘算了进去,却不想谢珏一句话将他的预想全部打乱,眼瞅着将其变成迫在眉睫之事了。
商议是一方面,若真下令调兵是另一方面,宁怀瑾习惯性想要犹豫纠结一阵,却又自己定住了神。
——不能拖了,宁怀瑾狠着心想,若是想先发制人,现在才是最好的时机,不然若之后宁衍解了毒身子好起来,就难找这个由头了。
宁衍宁可以身犯险也要拉阮茵这个把柄下来,想必也是下了决心。
宁怀瑾咬了咬牙,说:“那就——”
“不必从元江调兵——”
宁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醒了过来,他浑身乏力,已经跟着听了一会儿,只是才攒出力气开口说话。
他一出声,剩下的三人便都暂时歇下话头,转而来问他的情况。
宁衍烧还未退,他被宁怀瑾扶着坐起来,就着他的手喝了半杯热茶,润了润嗓子。期间还不着痕迹地攥紧了交握着的那只手,在宁怀瑾疑惑的目光中隐蔽地冲着他眨了眨眼睛。
宁怀瑾:“……”
看来是没那么难受了,恭亲王木然地想。
宁怀瑾下意识便想抽回手,谁知宁衍仿佛早知他会如此,微微用力,愣是先一步按住了他,不让他挣。
“陛下。”江晓寒适时开口道:“可是有什么打算?”
宁衍咽下口中的茶,无意识地用拇指摩挲了一下宁怀瑾的虎口——他平日里思考时惯会做这个动作,一时间没想起来这是宁怀瑾的手。
“不必从元江调兵。”宁衍笃定地重复了一句,说:“宁缺毋滥,直接从边城驻地调五十万谢家军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