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那一夜的温情和安宁仿佛是从四面楚歌中硬挤出来的一场梦境,正如烟火般转瞬即逝,让宁衍也有些措手不及。
正月初三那日,前线传来急报,说是安庆府那头终于有了异动,长乐王宁铮点齐了兵将,开始更换安庆府边线诸城的守卫。物资和粮草源源不绝,如游龙入海般没入几座大城。
辎重昼夜赶路的明火绵延而去三百余里,一眼望不到边。
据前线的军情回报,说是其中似乎还有重型的攻城车。
前线的几波探子快马加鞭,一个接一个地奔进南阳府衙的大门,将各类军前急报分别送到了几尊大佛手里。
宁衍只觉得自己还未从除夕夜的安逸和平静中醒过神来,现实的刀风剑雨便又在猝不及防时劈开了这层美梦,使他不得不再一次面对与宁怀瑾的分离。
“我是真不想让你去。”宁衍捏着手里的军报,苦笑道:“年前你去军中时,我虽然也舍不得,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过了个生辰,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宁怀瑾一边套上外衫,一边轻声说:“年前几场仗,虽然拿下了信阳城,但论起阵仗排场来,不过是小打小闹。现在可不一样,宁铮明显是发了狠,要与你一较高下了。安庆府虽不及你家底丰厚,但是百八十万的兵马拿出来,也实在不能小觑。此次一去破釜沉舟,你担心我,我明白。”
宁衍本来还没想起这么多来,他只不过是孩子心性作祟起来,还没享受够“得偿所愿”的乐趣,也没趁热打铁地再进一步,于是不想与宁怀瑾分开而已。
可现在被宁怀瑾一提醒,顿时更加闷闷不乐了。
宁怀瑾见他一脸烦闷的模样,不由得抿了抿唇,在铜镜前犹豫了一瞬,暂且搁下大氅,转身走回床边,在床沿处坐下来。
“你若实在舍不得就算了。”宁怀瑾说:“军中不乏有比我资历更深的将领,随便提两个上来历练一下,也未必就不如我。”
“不行。”宁衍一口回绝,态度十分坚定:“这算什么事,你既然出来了,少说要攒几个军功,才不白跑这一趟。”
宁衍靠着床头的软枕,右手手腕搭在屈起的膝盖上,两指间松松地拢着一页军报,眉宇间虽然还有不舍之意,但说出的话却坚决。
“现下还未完全开打,正是你在军中树立威信的好时机,我不能耽误你。”宁衍说:“以后日子还长着,总不能每次只要我舍不得你,就能便把你拘在这一亩三分地里,那成什么了。”
宁衍说完,像是生怕自己反悔一样,三下两下将手里的军报折起来,推着宁怀瑾的肩膀从床上下来,将他系到一半的外衫拢好系紧。
“按军报上的消息,三哥这次恐怕是把老底都掀出来了。”宁衍说:“安庆府就这么巴掌大点的地方,是赢是输,接下来的半年内总会有个消息。”
“知道。”宁怀瑾说:“我先前与昭明商量过了,想要进安庆府,除了水路之外,长江也是个好口子,若实在陆军打不出个名堂,便挑些好手,看看能否与江南两府两路夹击。”
宁衍沉吟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说:“是个办法……但西北调来的兵士从未打过水仗,不好说能否受得了江面颠簸。若不是不得已,也不必用这样风险甚大的法子。”
宁怀瑾闻言点了点头,自然应了一声是。
“你们带兵回前线后,我会再往京中发一道明旨,像永安王借兵。”宁衍说:“这次只借十万。”
“这么快?”宁怀瑾拧起眉,颇有些不赞同:“年前刚刚才从口头上许了他好处,若现在就下旨,他恐怕能反应过来这是陛下的陷阱。若他恼羞成怒,倒向宁铮可怎么是好?”
“怀瑾不必担心,就算是我出尔反尔,他也没法把暗地里的勾当翻出来明说,否则岂不是自砸脚面。”宁衍笑了笑,说:“再说,大家都不是傻子,许多事互相心知肚明也就算了。就算是他对我心有不满,为了十拿九稳,也不会在这么早的时间站队——他必定会等到我大势已去,再从战场上捞点残羹冷炙,用以对新帝‘邀功’。”
宁衍说着,暗暗放低了些声音,嘱咐道:“所以,怀瑾务必要记得,等到上了战场,要先在正面输三哥几仗。”
宁衍略顿了顿,补充道:“也不必太多,两三仗足矣,只要不将信阳输出去,其他的任凭怀瑾运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