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页

结果谁料出现这意外。

她昏迷的时候,父母都有体面的工作,尤其是父亲还是一位高级工程师,家庭年入三十万,在一线城市还有一套房子。

宣宁平日没有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父母在理财方面也比较专业,也正是因为家里有一笔积蓄,这才支撑得起前两年辗转寻医。

寻医的这两年里,打听宣宁消息的同学,从十几位,慢慢变为几位,她清醒的前两年,一个问候的同学都没有了。

父母也因为工作的变动,以及家庭资产迅速缩水,甚至还有上百万的负债,致使以前那些往来得比较频繁的亲戚都默默远离宣宁一家。

说来可笑,这百来万的负债,绝大部分居然还是父亲朋友借的,且从来没有催过还。

唯一的一笔亲戚借债,是母亲从外婆那里借到的,十五万。

宣宁还记得之前家里富裕的时候,母亲逢年过节都会给外婆发红包,买东西。

父亲从来没有怨言,因为父亲的父母早逝,尤其是宣宁刚出生那会,母亲坐月子,外婆还帮着把小宣宁带到半岁,这件事,一直让父亲怀恩在心。

但这也让二舅颇有怨言,因为宣宁刚出生那会,他媳妇正好怀孕,需要人照顾伺候。

偏偏掌家的母亲不在,这事从宣宁懂事起,每年二舅都要提一嘴。

母亲每逢暑假,请二舅家孩子来玩,何尝没有补偿的意思。

这一家人享受着反倒成为认为这是母亲应该做的,可笑的是他们家从来没有请过宣宁去玩。

尤其是过年宣宁爸妈给晚辈红包都是一千一千给,但宣宁却从来没拿过二舅的红包,他们家穷吗?

宣宁不认为,她上初中的时候,两夫妻年入也有十多万,自己家里大鱼大肉,金子首饰戴着,就是拿不出一个红包来。

“妈妈我想休息会,你先回家吧,明天再过来就行。”宣宁知道母亲下午三点还得上班后,她便催着人早些回去。

如今才十二点,为了照顾宣宁,杨秀禾租的房子就在这医院附近,这时候赶回去母亲还能午睡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