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当年大庆初立,朝中渐以立储之争而暗中分为了两派。
彼时他位居礼部侍郎之位,也未曾独善其身,他所拥簇之人乃是当今皇帝,彼时的皇长子——
为此,他曾在朝堂之上与都察院御史弹劾过燕王行军过失与御下不严纵容下属横行之过,燕王因此曾被先皇责罚禁足。
他自认并非结党之辈,当初天下初定,他认为大庆需要的是一名仁君来安抚天下人之心,稳固朝局,而不是一个喜好征战,会给大庆四面树敌的皇帝。
后来果真如他所愿。
燕王离京远赴密州后,他却仍有些不安心,恐这位王爷野心不死,为固大庆江山,遂为新皇献上诸多制衡之法,并随夏廷贞一同清算燕王留在京师与各处的耳目党羽——
从前他一直认为是为政事江山而谋,立场见地不同,自己并没有错。
可现下……
唐太傅心中不知是何想法,一双微微下耷的眼睛依旧在看着面前早已不再年轻的这位王爷。
当年种种,他的立场,他所行之事,燕王自是一清二楚。
而既有着这般过节在,皇上选择任命他为钦差,自然不必担心他会被燕王策反倒戈。
此行局势分明,若无法将燕王带回京师发落,那他便断无可能活着回去。
当下,实是你死我活之境。
他未说半字多余之话,甚至未曾行礼,只面色冷然地自随行官兵手中接过匣子圣旨,捧于手中:“逆臣燕王听旨——”
逆臣……
这顶帽子压下来,叫堂中王府仆从皆是神色大变。
燕王却未见异色,却也不曾下跪,只拱手道:“臣听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