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十一岁进平妖署的时候,正巧遇上一位老学究来教授他们何谓“仁义之战”。
那位夫子摇头晃脑地说“君子不重(chong2)伤”。
意思是对待已经受了伤的对手,要保持仁慈,不要再次伤害他。
又说,“古之为军,不鼓不成列”。
鼓是“鸣鼓进攻”的意思,就是说古仁人打仗,是不会趁着对手还没有摆好阵势的时候,就下令进攻的。
夫子说,保持着这样高风亮节的正义之师,最后一定能赢得战争。
此之谓“持仁而战”。
冯易殊在底下听了半天总感觉哪里不对,可一时半会儿又说不上来,就跑回家去问冯嫣:阿姐,夫子说得对么?
当时冯嫣刚过及笄之年,沉吟片刻之后答道,夫子说得对。
冯易殊不解,虽然他没上过战场,可他打过群架啊——谁在打架的时候搞这一套,肯定被揍个鼻青脸肿。
冯嫣摇了摇头,解释道:君子不重伤,就是说下手要快,要狠,不要给对手留下任何挣扎的机会,力求一击必杀。
所谓仁义,就是指尽可能减轻对方死亡时的痛苦。
而不鼓不成列,则是说,当对手立足未稳的时候,不必鸣鼓正面进攻,因为有各种各样战场以外的方法让敌人溃不成军。
优秀的指挥官应该多想,多思考,不要局限于兵卒间的交战。
这么一解释,冯易殊就明白了,顿时感慨夫子不愧是夫子,到底是多吃了几十年的米,想得比他远,思虑得比他深。
这一套“持仁之战”的理念早早融入了冯易殊的作战思想之中,在今夜的洛水边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