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面上不动声色, 语气认真的继续道:“其实就算是理论性的课题, 也并非无从追溯。”
“我的第一篇论文, 是‘arzz法在转基因胚芽改良中的应用’, arzz法的确是个通用的基因改良方法。”这并不是谁家的专利,研究过程中谁都可以用。
“但是。”话音一顿, 宁夏勾唇一笑道:“在目的,基因的载体上,我选择的是ar11-z作为载体。”
这话一出,院长神情当即就变了, 明显有些惊讶, 拿过一旁的文件夹,翻出了宁夏的第一篇论文仔细看了一眼——同时心里暗暗吃惊:之前也看过宁夏提交的几篇论文,就说第一篇吧,他的关注点主要是在arzz法的运用说明和论证上,对于其他一些细节倒是没有去仔细看, 相信很多人也都是这样。
这个小细节,确实与其他的实验或是研究全然不同。
一般在基因改良的研究中,基因载体多选用e环载体,这就好像算三角形边长要用勾股定理一样,早就已经成了领域默认的选项,用‘ar11-z’倒是相当新奇,简直就是闻所未闻。
‘ar11-z’本身是一种病毒载体,谁会想到用这样的载体去做基因转染?
但仔细想想,宁夏这么做又不无道理。
‘e环载体’在实际的研究应用当中,最难控制的就是其入侵性,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胚芽细胞毒变。
反倒是‘ar11-z’的监测更具有目标性,入侵和转染率高,但有一点优势就是可控。
而这一篇论文里也简单说明了‘ar11-z’的控制手段。
这相当于是给‘ar11-z’蒙了眼睛,当了个“免费劳动力”啊,拉的还是其他店的“客”。
院长越看越觉得惊喜,在心里默默打了个比方,要不是场合不对,他非得好好研究一番。
“这样的‘排他’性设计还有很多。”宁夏又继续说了剩下那几篇当中,部分与众不同的设计细节。
就如当初宁夏在实验室门口,一番言辞说得那些原本质疑这些,不是她做得那帮人心服口服一样。
不过,这一次,宁夏提到的研究细节更加深入、更加专业,表述也更为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