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47章

陈县令子嗣不少。可真是陈大太太生的,就是陈大郎,这一位大郎君。至于旁的庶子庶女,自然皆是小妾所出。

在陈县令与嫡妻赵氏的婚姻中,自然也是两家大户的联姻。所以,陈大太太在陈家的权势,还是颇大的。

陈县令乐于给这一位嫡妻撑腰。

至于十三娘嘛,她的生母白小娘不光给陈县令生这么一个女儿。也是生了一个儿子的。

那便是陈九郎。

陈十二郎一直关注着郡城的事情。所以,那一位陈十三娘的夫君,那是死了的消息。陈十二郎知道时,已经比郡城晚好两日的功夫。

哪怕是晚两日,陈十二郎还是使人把这一个消息那是装作无意的说与陈九郎听了。在陈十二郎想来,这亲兄妹一母所出。九哥应该会关心十三娘的。

可最后的结果,让陈十二郎很伤心。

陈九郎也确实是关注这一事。却是把事情报给白小娘。然后,白小娘去闹了一回陈大太太。

陈大太太也得到陈县令的消息。

那就是关于陈十三娘的夫婿之死,陈家这边自然按着规距来。可至于陈家这边去的人?只差得力的仆人去祭拜一下就好。哪有长辈去给晚辈祭拜的礼?

更主要还是陈县令得到达努花赤老爷那边的一些暗示。

陈县令就给陈大太太一些暗示。陈大太太又不傻,以这等事情上肯定跟陈县令一个态度。白小娘被陈大太太关了起来。只说是白小娘病了。

陈九郎一个庶子是胆小的。哪敢再管妹妹那边的事情?

陈十二郎瞧着这一切。那是急在心里。

可他也没能做什么事情。因为在陈十二郎想去给十三娘出头时,他一回家,瞧着的就是亲娘跪他跟前。

“十二郎,你不能去郡城。”张福生望着儿子。她不知道,她把她的旧事,还有关于郡城可能发生的事情告诉这一个儿子那是好,还是坏?

“娘,那是我的妹妹。”

“那是你堂妹,那是小大房的事情。”张福生打断儿子的话。她望着也是跪她跟前的儿子。张福生说道:“十三娘的亲哥哥九娘都不管,你这堂哥管哪门子事情?你大伯、你大嫂是十三娘的爹娘。爹娘就是十三娘的天。他们能做十三娘未来的主。”

就像是张福生一样的。

她小时候吃不饱,还要干许多的活。可最后,她也是被爹娘给卖了。

她的命运在哪时候,全看老天爷的意思。是死是活?全在老天爷的一念之间。至于十三娘的事儿?

张福生是重生一回。她哪还明白,这是小大房想捞好处。

若十二郎去坏事,小大房不会放过小三房的。小三房哪有什么本钱去坏事?

“十二郎,你是不是忘记你爹的死。”

张福生一字一字的问道。她说道:“你想让你爹断子绝孙吗?”这话很毒。陈十二郎当场愣在那里。

张福生继续说道:“你去帮忙十三娘,你把小大房搁在哪里。你要记得你爹如何死的?没能耐,没做官的咱们小三房,那只是小大房一根手指头都能捏死的。”

“儿啊,莫让娘白发人送黑发人。”张福生哭了,哭的声音压抑。

这会子求儿子时,前面与儿子说话时,她一直都是小声的。

那一个侍候的老婆子,早被她指使着守了外面的外屋大门。这屋内,就是他们母子二人。

这等述忠肠的话。

张福生只求儿子安生些。她管小大房会如何?别人求富贵,她一个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阻止的,去充什么大头蒜。那救世主就不是她这样人,她的儿女有本事去做的。

人,得看清楚自己的斤两。

陈十二郎真的沉默了。

从年后,一直到新的一年。

陈十二郎更换一个人一样的。他没有少年的朝气,有的只是墓气。那一种安静的性子,再也不出头,不爱冒尖。

张福生看在眼,也是心疼儿子。

可她更想儿子活着。她只能私下与儿子说时,只告诉他想自己主宰命运。那就想法子做官。只要做官老爷,那就跟现在不同。

当然,想做官很难的。

想是陈家,这上下族人上千人。可这做官的,也就是陈县令一人。

这陈家堡,又或者整个淮河镇,那都是陈家的家业。那又如何呢?就这份家业,只够撑起一个小小的县令。

对于这一个大金朝。

张福生一个有缘重生的,有缘得到后世记忆的人。那是知道的,大金朝的命那也不长了。只待明主出世。

可惜,明主出世,那地儿离着他们生活这一条淮河,也是有距离的。便是想去投靠,那也不容易。这世道也不太平的。

想走远门,那都叫一个难、难、难。

朝廷是一个没把人当人看的朝廷。

活不下去的,那是落草为匪,也只是朝廷逼的。这一个朝廷命短,那真真合该如此。毕竟,苦的天下百姓,那人口一直在减。就没增加天下的丁口数。

一代一代,按说添丁进口。

搁大金朝的统治之下,人口只是年年锐减。这等朝廷早灭亡,在张福生看来真是百姓的福气。要知道下一个皇朝,可是有盛世气象的。

那还是中原人自己的朝廷。

大唐朝啊。

朱家的天下。

张福生想了许久。

时光匆匆,岁月流逝。

张福生的儿子娶了新妇,她亦是做了祖母。她的儿媳都是给她添了两个孙子。

这一年,已经是她的四十岁的生辰。这一年,她的儿子二十岁。

张福生想到的是女儿十一娘。

她不知道女儿的现在如何?

这一年于张福生很重要。

那是因为明主举起反旗,要反这大金朝的天下。世道更不太平。这些年里,陈家堡也是差点被匪徒打破。好歹还是求得一个活命。

可那些烽烟四起,这一个乱世来了啊。

朱家,那是金陵的大家族。

这起兵造反,那还能成功的。从来就真没什么平民百姓。那都是有起家本钱的。若不然,拿什么起兵造反?

真当造反是儿戏?

朱家那是世代为官。

在大金朝也是做官的。那在金陵,在南边才是有深厚的根基。

这一回,淮河这地方,就是被朱家的军队打来。至于陈家堡如何应对前途?对于大金朝有多少忠心那是假话。

总要是这些年的造反,一直没见着一家成功。那大金朝的朝廷还是一直当政。

陈家这各房人都是心思不定。到底拿不定主意,这是降不降这朱家军。那一位朱家军的统领。

对此,陈十二郎不管事的。

陈十二郎在陈家,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他这些年里,哪怕还读书。倒底也是给叔伯长辈打下手,那是也要管事,也要理家业的。

说白了,就是一个管事的样子。有一点子收入,大富日子没有。只能给家人一口吃的。想积什么家业,也不存在的。

陈县令这一位却是识趣的。

朱家军一打来,淮英县就投降。陈县令都投降,陈家堡的态度肯定得一致。

陈家堡内。

张福生对儿子陈十二郎说道:“咱们这地方又换一个天。十二郎,你莫若去求一个前程吧。”

“娘,这新来的天那能不能长久,这如何知晓?”陈十二郎可是知道的,这天不长久,这投靠的人会遭秧啊。

“你大伯投降,你大伯还是继续担任县令。这时候,县中九品的官位有空缺。许多人跟你一样的想法。可这也是一个机会。你若乐意去,你大伯也能谋一个官位给你。”张福生与儿子认真的说道。

依着她儿子的事学问,正紧考科举那是中不了的。

这学问真没那般的扎实。陈氏一族也不缺子弟。陈十二郎能谋一个九品官,还是在本县。那纯粹是因为现在淮英县空缺。

那有耐坐上位置的,这不一定看好朱家军。这未必想投靠。

那有一句说的,做事好,不如站队好。

这现在啊,就是站队。

“十二郎,现在你是去站队的。这是一个下注。咱们家现在是替陈家在下注。”张福生望着儿子说道:“家族需要这样的子弟,这是一个机会。这样的机会不多。若是错过了,你一辈子都别想做官。”

这很现实的。

能做官时,那要冒险的。真是太平官,哪又轮得上一个学问不好,家世不好的陈十二郎啊。

对于这事情,陈十二郎莫名的想到了姐姐十一娘,还有堂妹十三娘。于是,陈十二郎还是一咬牙,他拿定主意来。这官,他当定了。

就像娘说的,机会难啊。有机会,一定提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