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农户的日子不好过,不好过在头上的赋与税,甭管夏税、秋税,朝廷是一定会收的。加之年年的徭役、丁口钱以及各种县里的摊派,还有可能朝廷会催发的兵役。
总之农人的负担是很重的。
读书?
其时普通的农户哪舍得让孩子读书的。只可能是有土有粮的地主家才可能供了读书人。
钱冬香如今唯一的念想便是在婆婆钱老娘过逝后,那是赶紧的分家。只有分家能自己当家做主后,她才可能按自己的心意办事情。
旁的什么?
有再多的想法都是瞎想。钱老娘可不是一个好说话的婆婆。
至于钱冬香当年为何会嫁进钱家,嫁给钱小山?
纯粹是当年钱小山在钱府做短工,当时钱冬香只想着寻得一个能嫁的良人,只要不在府上继续配了小厮,让自己的孩子亦是继续的当奴才。
钱冬香只是一个普通的丫鬟,她的容貌普通,她就会一点子的绣活。她这样的普通丫鬟,哪有多少资格挑了什么好亲事?
最后,她能自赎自身,还是她侍候的姑娘心善。当然,也跟那一年姑娘落水,她跳进湖里救了姑娘,得姑娘的赏升为一等丫鬟有关。
姑娘的陪嫁丫鬟,那自然是最出挑的名额便是一等丫鬟。那顶顶是做了陪嫁丫鬟的。钱冬香不想挡了有上进心的姐妹们的前程,她是自愿退出争取的名额里。
想着这些后,钱冬香又有力气养好病。
这一养又是吃了几回药,待着身体真的养的差不多。药,钱冬香是不吃了。再吃家中又要闹纷争。钱大嫂、钱二嫂已经在钱冬香的窗外那是说些难听的话。
钱冬香养好病,她便是去了钱老娘的屋里。
钱老娘的年岁大了,整个人一张脸皱皱巴巴的,牙也缺了,瞧着倒是不怎么好看的。毕竟普通的农户家,那是活着这一把年纪是不容易的。
一家子人的钱财都紧张,想当年钱小山会出意外,那就是在兵役时一去没回来的。若是家中富裕的,那一定请人,又或是用银钱给顶了兵役。
可钱家没出那一份顶差的银子。
钱小山一去没回家。
没分家,公中的钱财还是做婆婆的钱老娘拿着。至于钱家究竟有多少有底?钱冬香是不知道的。
“娘,我做的绣活够数,我瞧着这一趟去县城送绣活,我再去县府里拜会我家姑娘。去给主家的磕个头,也看看能不能给五顺、六顺在县城里求一门差事。”钱冬香拿着想好的话头,那是跟钱老娘说了话。
若是重生前,钱冬香是一个有自尊心的人。她一定不会乐意再求到姑娘那儿去。毕竟,当初她出嫁时,她的嫁妆还有姑娘赏的一份呢。
在这整个的钱家村里,那是顶顶出挑的一份,哪一个嫁进钱家村的妇人都是比不过她的。这也是为何这些年里,钱小山人没了,她在钱家还是稳得住。
除了膝下有两个儿子五顺、六顺能给她这做娘的底气外,那便是她的嫁妆,她还有一个往昔的主子县尊夫人做靠山。
“好,好,应该去给主家磕了头。”钱老娘对于这一个小儿媳要说每一处都是满意的。单单嫁进来给她家生了两个孙子,瞧着五顺、六顺那都是长得壮实,钱老娘就很满意。
那更让钱老娘满意的,那便是钱冬香的嫁妆,那可是顶顶的十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