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曹丕在《典论》中,曾将汉末诸多军阀分为四类;即名豪、大侠、富室、强族。
此四类军阀的倚仗,各不相同。
诸如袁绍、刘表、刘璋等人,主要以“名豪”、“强族”为依托。
与此相对,孙策、刘焉、公孙度等人,对“流寓人士”有着特别的偏爱,而对“名豪”、“强族”则有着天然的憎恶,他们甚至“诛戮名豪强族,威行邻国”。
而公孙瓒、陶谦、以及早期的刘备,主要依托于“富室”与“大侠”。与上述两类诸侯又有不同。
公孙瓒集团的典型特点就是交结豪商。
这种特征不仅出现在公孙瓒身上,刘备身上同样如此。
众所周知,宗法社会下的“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商人的政治地位最低;因此商人阶层通常都会寻求“政治强人”来保护自身利益。
然而,具备“名士”色彩的政治人物,如袁绍、曹操、刘表那一类人,为了维护自身名分,天然会与商人保持距离;只有公孙瓒、刘备这类出身贫寒的人,想要增强势力,就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与商人密切往来。
公孙瓒对“富室”的宠爱,几乎无以复加,他不仅给予富商极高的政治地位,甚至通家联姻,歃血结拜。
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三人,皆与公孙瓒“定兄弟之誓”。
据《英雄记》记载,公孙瓒自号为伯,三人者为仲、叔、季。富皆巨亿,或取其女以配己子。
与公孙瓒至交的刘备,早年的个人气质与统治手段,与公孙瓒高度相似,对商贾也有特别的偏爱。
中山大商苏双、张世平;徐州大豪糜竺、糜芳;均是富甲一方的巨贾。
在宗法专制社会体系中,“财富体量”与“社会地位”并不挂钩。想要在大汉获得一席之地,其家族或“通经(儒教经典)”,或“仕宦”。
简而言之,想要获得政治地位,要么得是“学阀”,要么得是“门阀”。类似糜竺那种“单纯有钱”的商人,严格意义上属于富有的贱民,政治地位极低。
如果糜竺生在河北,无疑会被许攸、袁谭等“贪鄙之徒”吞没家产;如果糜竺生在中原,又有曹洪、刘勋等“豺狼无厌之辈”在磨刀霍霍。
商人阶层的社会地位,与财富多寡无关,与州郡的直属上司有关。如果没有公孙瓒、刘备、陶谦等人的庇佑,糜竺等人的命运,大抵是家破人亡。
于是,商人只有依附公孙瓒和刘备这类寒门军阀自保;反过来,刘备和公孙瓒通过庇护商人,拓展统治基础。
按《后汉书》记载,公孙瓒“母贱”。按《蜀书》记载,刘备“家道败落,织席贩履”。
虽然公孙瓒挂着“家世二千石”的名号,但因为母亲卑贱,而几乎没什么地位;刘备自诩“汉室宗亲”,实际却是冢中枯骨。二人都不得不奋起自强,结交一切可结交的力量,
刘备的公孙瓒的出身,很难获得世家大族的拥戴,因此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求豪商富贾的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