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志同道合的同志

但是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减排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发达国家减排,无非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而发展中国家要么就得直接跳到发达国家的产业水平,要么就得缩小自己工业化的速度。

这就例如一个月入百万的富翁和一个月入一万的工薪阶层来比,即使富翁减少了百分之九十的收入,他也比减少百分之十的工薪阶层能做更多的事情。

而且,最、最、最关键的一件事,那就是这个i连一份准确的全球碳排放评估报告都拿不出来。

注意,是准确的碳排放评估报告,不是数值估计都是10±3 gy

c的那种。

也就是说,如果i可以拿出一份准确的报告,以此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放弃未来,换取地球一个非常明确的美好前景,那么至少柴静儿这些人代表的观点还有一点道义上的优势。

但现在,这个前景根本就是模糊甚至说是虚幻的。

那丁院士这些为发展中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谋取正当利益的真正科学家,自然是不能够答应的。

再退一步说,就算是i可以拿出一份准确务必的可行性报告来,那也是不能够答应的。

总有人或者国家要牺牲,那个人或者国家,凭什么是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人呢?

说的更具体一些,凭什么是华国呢?

难道华国人不是人?

这也是丁院士在昨天采访的最后质问柴静儿的一句话,让柴静儿哑口无言。

在一系列的口播之后,朱铨随即就介绍起了丁仲礼院士来,紧接着就提出了他的第一个问题。

可以说,朱铨保持着国视主持人的优良传统,那就是不玩套路、绝不糊弄、直接玩真的。

朱铨开口问道:“丁院士,您好。我注意到您在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前曾经发表过一个论文,证明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并无确实因果关系,是吗?”

“是的!”

丁院士点了点头。

“这点跟我们所认知的不一样”朱铨笑了笑,继续说道:“您可以简单的跟我们说说您是怎么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