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朱铨通过这个杜甫的生平,想说的不仅仅是这些而已,他是有着深层次的考量的。”
“赞同!这事儿吧,往小了说,那就是时代容不得杜甫这样的天才,当时的人们不愿意承认一个平平无奇的人比他们厉害!这不就是像郭德云么?”
“卧槽!还真的是呢!”
“这么一对比,确实如此!”
“那要是再深究的话,朱铨这是在批判官僚主义吧!”
“还有还有,那些既得利益着对后来者的打压!”
弹幕上的六百位观众大部分都是文化素养很高的人,所以很快的就从朱铨讲诉的这一切中明白了其内在意义。
可以说,该懂的人都懂了。
而正因为懂了,弹幕更多、更密集了。
朱铨就像这弹幕一样,没有停,继续说道:
“杜甫躺在床上,回望着自己的一生:
是的,这一生,我终于没什么成就。一直到死,我的粉丝也就三五十个人。
年轻的时候,我也轻狂过。但和什么李白呀、高适呀、岑参呀、王维呀相比,我真的差远了,他们都好有才。
不过,对朋友,我做到了仗义、友爱、感恩、有始有终。
对粉丝,我做到了坚持更新,我写了一千五百多首诗。
我做了一个小号该做的事。
他闭上了眼睛,“子美的诗”也永远停止了更新。”
杜甫的这一生,朱铨就依旧概括完全了,没有豪言,没有壮语,甚至于都没有人记得,一代诗圣杜甫就这么的离去。
怅然!
若失!
朱铨看了一眼坐在点评嘉宾席位的康真与蒙漫,继续道:
“当时,几乎没有人在意他的离去。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谁在乎一颗暗弱的六等星呢。
去翻翻当时唐人编的诗歌集、名人录、作家大全之类,根本就没有杜甫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