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铨边笑边伸出左手食指,比划了个‘一’,说道:
“天才出生,势不可挡。
公元一零三七年,四川眉山上的草木一夜之间突然全都枯萎了,人们一时之间搞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直到六十五年后,这座山上的树又突然活了过来。
后来当地人都说,这与一个人有关,他是谁呢?
他就是北宋大名鼎鼎的文豪——苏轼。
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父亲苏洵是个穷光蛋,母亲程氏家还稍微富一点,总体来说还算是小康。
可是苏洵虽然穷,而且一辈子没考中进士,但是人家照样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
为什么呢?
考不中进士不代表不会读书,《三字经》里面曾经有过一句描写苏洵读书的句子叫做: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是说苏洵二十七岁之前就是个不爱读书的小伙子,二十七岁之后才开始闭门发愤读书。
“苏老弟,出去喝酒啊!”
“不去,我读书呢。”
“苏大哥,最近去开封逛逛啊!”
“不去,我读书呢。”
就这样,苏洵闭门读书,茶饭不思,每天都是读读读,写写写,不仅把自己教的越来越优秀,还顺便培养出了两个爱读书的好孩子,也就是苏轼和弟弟苏辙。
苏洵对两个孩子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苏轼在晚年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做梦,梦到苏洵检查自己的背诵情况,自己没有背出来,还从梦里面吓醒了。
醒来之后,他心慌意乱,就像是嘴里被挂了鱼钩一样。
你们想想,一个老头做梦被自己老爹吓醒,苏洵到底是有多严格?大家也可以读读这首诗感受一下: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坒春秋余,今乃初及桓庄初。
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