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凌没有找到波才尸体,又不敢回阳翟,便脱下死亡军士衣服,把何仪系在马背上,揽黄劭于怀中,策马东行。
等到陈郡(今河南淮阳),陈凌看二人伤势愈重,找人治疗,终不见好。
这天,陈凌又请了一个郎中看治。
这个郎中说,不光是伤口溃烂,病已入内脏,非华佗不能医治。
华佗曾在这一带行医,被誉为“神医”,有手到病除之功。
陈凌问明华佗住处,驮带二人,连天加夜驰马向东直奔沛国谯县。
却说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所辖华庄人,年少时家中贫困,饥一顿,饱一顿。
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常常出外做工,积劳成疾,于华佗七岁那年去世。
父亲去世,母亲多病,家中生活更是冰上加霜。
长到十三岁时,华佗不忍心看着多病的母亲受苦作难,便到城里一家姓蔡的药材店铺当学徒,蔡店主叫他跟着年长的师兄学抓药。
几个师兄看他年小,不让他用称抓药。
华佗留心观察,白天,比照师兄们用称抓药的分量,一样一样地放好;晚上,趁师兄休息时,一遍一遍用称重复地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加上用心,经过三年的辛苦练习,华佗练成了一抓即准的本领。
不久,母亲的病情越来越重,华佗央求蔡店主为母亲治病。
蔡店主虽然热心,但毕竟只是药材店主,对于医术并不精通,华佗母亲不久便也病死。
失去双亲的华佗非常痛心,从此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做个医生,为百姓治病。
于是,不求仕途,一心想拜师学医。
华佗听说附近山上道观长老医术高明,便风餐露宿,爬山涉水,寻到了此山,但由于过度劳累,却晕倒山下。
采药道童将他救到道观,道长治好了他的病并收他为徒。
开始,道长只是让华佗干些粗活,华佗却没有一句怨言,干什么事都全心全意。
后来,华佗发现,道长把医术精华都记录在《医案》书上,他总寻找时机多看上几眼。
有一次,一个道童端水过来,华佗见了,急忙抢过端给道长的洗脚水,进入道长卧室,一边给道长洗脚,一边悄悄地偷看《医案》。
道长猜透了他的心思:“华佗啊,你想看这本书,就拿去吧!”
华佗如获至宝,顾不得给道长洗脚,拿起书走出道长卧室。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华佗医术大有长进,但他还是虚心求教,道长时不时也带他下山给人看病。
一天,华佗正看《医案》,一个道童跑来:“华佗,道长生病了。”
华佗急急忙忙跑过去,为道长把脉。
过了一会儿,华佗紧绷的脸慢慢放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