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资料详细地记述了从齐地到南越,海上一路的情况。另外,关于这中间的贸易也进行了叙述——南越当然需要中原的好东西,这些南越可以用自己的特产来换。玉石之类的奢侈品很不错,但桑弘羊还是按陈嫣的要求,索要甘蔗。
如今已经拟在南越建一个甘蔗初级加工厂了,将经过加工的粗糖生产出来,再由海船运回本土,最后加工成白糖、红糖和冰糖。
这可是个好生意!
现在南越其实已经有了甘蔗种植,只是规模不大,专为了生产石蜜而已。别看石蜜运到长安后价格很高,实际上价钱都在加工费和运费上了!直接在当地买甘蔗,价钱并不很高。
而且随着陈嫣这边的需求量大增,溢价收购,可以想见未来的甘蔗种植会越来越多,规模会越来越大。到时候甘蔗不只是供应上来了,还会更加便宜——陈嫣虽然计划着在南方地区开启甘蔗种植园计划。但这是一个长时间发酵的项目,她的蔗糖生意不可能就这么受制于原料不足,干等着吧?
更别说将来蔗糖生意的规模大的惊人,多少个原料生产基地都不嫌多!
现在船队的具体情况还在稳固沿海这一条商路!在各地兴建属于自己的补给与销货码头什么的(平常也可以租用给别的海商,未来要是开启了航海时代,用处就更大了,所以要早作打算)。
另外沿海各地的关系也要打通,和人家做生意,人脉怎么可以没有呢?同在大汉境内的还好说一些,一旦到了‘外国’,事情就复杂很多了,更要懂得借助当地人站稳脚跟。
最后,桑弘羊还询问陈嫣关于航海这一块接下来的具体安排。
现在初级目标,打通南越已经完成了,下一步就是‘天竺’…从技术储备上来看,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海路没有探索清楚,不敢随便乱走。
陈嫣也不犹豫,立刻开始第二期计划书。按照这个计划,首先要做的就是造船厂多个船坞开工,开始下饺子了!
既然到南越的航线已经打通,那么自家船队规模再大也消化的下了!这个时候要做就做大,组成那种二十条船一支的船队,一批批地往返于整条航线。南越、闽越,包括扬州、徐州、扬州,北上辽地、朝鲜都是海贸辐射范围!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经济效益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加快了造船厂造新式船的积累。此前也为海商造新式船,然而此时海商规模不大,就算全部的海商都到辽东造船厂造船,也就是那么大的订单量而已。
造船厂赚了钱,也提高了技术水平,说不定第二代海船就能提前出世了!到时候第二代海船出世也不用担心第一代海船淘汰。毕竟从齐地到南越之地还是够用的——实在不行,还能低价卖给其他的海商。
海船可是很贵的,不是所有人都有陈嫣的资本可以玩儿这样的大规模造船,往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陈嫣换装下来的好船对他们是典型的物美价廉,谁又会拒绝呢?
造船厂下饺子、组船队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海路探索的队伍再次出发了!
他们用的船还是实验阶段的船,这种船理论上是比第一代船要厉害的多的,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贵’,不适合大规模使用——这没什么可惊讶的,华夏历史上有过太多神奇的作品了,实际上,只要不计工本,单单做出一个‘孤品’,而不是大规模使用,很多东西都难不倒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