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陈嫣在一开始的时候让王无期研究砖窑,就有两个目标!一个是设计出更合适的砖窑, 现在的砖窑实在是太不科学了!陈嫣当时只看了一眼,凭她完全外行的角度都知道,只要稍微改动一下膛室的结构,就能一炉出更多的砖了!
这都不是物理上的问题, 纯粹是空间利用上的问题!
简单来说,现在的水平太差, 所以可改动的余地就大!只不过现在的人很少有发明创新的想法, 此时工艺精湛的工匠大多数奴工, 反正对于他们来说做以前的工作是这个待遇,搞发明创新也只是那待遇, 谁会有动力呢?
再加上思维习惯了照着以前的做, 没有创新的习惯, 就算有心创新也很难了。
没办法,陈嫣只能在自己的产业里订下规矩,重奖那些有技术贡献的人。有钱能使鬼推磨,坚持下去总会有回报的。不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她这里喊声口号,立刻就有成果了。
现阶段的话,虽然偶尔也有一些创新被提了出来,但都是一些意义不很大的…陈嫣并不着急,这才刚刚开始呢!
砖窑的改进是一方面,这上头进展的比较顺利,让陈嫣名下的砖厂享受到了很大的红利——用新式砖窑烧出来的砖成本要低不少,可是她依旧是按照市场价卖的,砖瓦的利润本身可就不低啦!
相比之下,陈嫣组建研发小组的第二个目的,瓷窑,这上面的进展就慢很多了。
这和此时的窑炉主流方向有关,此时的窑炉擅长烧比较厚重的东西(干脆说,其实就是这样技术含量比较低,毕竟厚实的都不容易烧坏)。相比之下,砖块什么的可比陶器、瓷器好伺候多了,所以窑炉在烧砖上比较擅长也是正常的。
困难是困难,陈嫣却没有放弃的想法…现在瓷器还未出现,庶民用陶器,贵族用漆器和青铜器。如果瓷器能够横空出世,一方面是将华夏制瓷提前了,另一方面也确实是个好生意啊!
到时候估计还要培养市场,刚开始的时候小民哪里愿意多花钱买瓷器!事实上也是这样,即使是原本历史上的明清时期,用不起瓷器,只能用粗瓷、劣瓷,甚至陶器的穷苦人家,不是还有好多么?
而贵族这边,瓷器要和漆器争抢市场…虽然说瓷器本身很能打,竞争力超强,陈嫣并不担心它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但是这要花多少时间呢?改变一代人的消费习惯、价值取向…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算陈嫣有一些营销、推广的法子,也觉得这件事很难办。
但还是那句话,前途是光明的!她比谁都清楚这门生意的前景,即使是市场还没有培养成熟,也足够她吃饱喝足了——主要是没有人和她竞争这门生意,所以即使市场刚刚开拓,那也很了不得了。
陈嫣重视瓷器,而想要得到瓷器的话,首先就要改造现在的窑炉!事实上,能不能从烧陶变为烧瓷,除了原料改变,其他重点就在温度!达到温度之后就能出现釉面。而窑炉正是决定窑内温度的最重要因素!
当然了,燃料应该也有一些作用…但现阶段确实是窑炉的设计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