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节
其实说到这一点,先秦时代的经典大都有这种情况。‘微言大义’,一部《左转》被一个字一个字地解读,这不是过度解读什么是过度解读?
《易经》在这一点上做的尤为突出,最终自成体系,硬生生地将一部占卜书变成了哲学专著,到处充满了哲理哲思。
将《易经》当成是哲学类书籍看的话就很有意思了。
第229章 木瓜(3)
“颜大人可愿赐教?”
陈嫣眼睛亮晶晶的, 双手交握在身前——说实话,一开始对古代经典感兴趣, 甚至做起学术来,这是无奈之举…没有网络, 没有任何现代休闲娱乐, 连话本小说都没有的时代,她要怎么办?
得给自己找点儿爱好啊!就这样, 她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不断充实自己…而不仅仅是挥霍比普通人多一些的见识。
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
她越来越自信,这不仅来自于她更宽广的眼界,更在于她通过实打实的学习、坚持、努力, 确实比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优秀的多!
陈嫣本来就很喜欢《易经》, 身边研究《易经》的高手又找不到几个。特别是这两年, 因为她躲着长安那边的人,连学术界的前辈和朋友都不能联系了。她身边那些人,数来数去,学问上面最佳的竟然是桑弘羊和裴英。
不是说他们水平不高,看不上他们,只是…只是,好叭,这两人水平确实不算高。
桑弘羊绝对不笨, 读书上面也挺有天分的, 但说实在的, 他显然离这方面真正的天才有一段距离,他的天赋点在数学、财务方面了——他也就是底子好,从小正经进学,所以才能达到普通读书人的水平。
然而,且不说他在学习的时候本来就偏于治《论语》,《易经》只是粗浅知道,不至于堕了读书人的面子。就说这几年吧,工作上的事情越来越多,他哪里还有时间做学术!
不是每个人都是陈嫣,明明她才是老板,却能够有空闲时间发展业余爱好。另外,还因为有上辈子的眼界、学习方法,这辈子做学术也事半功倍——在后世,哪怕她没有学习过一些古代经典,但处在那个环境中,某些东西早就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了,生活在其中的人受影响而不自知!只有转换环境,离开原本的生活环境,才会知道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
比如,凡是读过书的都能够知道‘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会知道什么是经济学中的‘互替商品’‘互为补充商品’,都会知道有些人不能吃海鲜,南方的‘水蛊’就是血吸虫,寄生在钉螺里…总之,就是知道分布在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