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页

汉贵女 三春景 1612 字 2022-10-19

这不是因为外面没有聪明人,只能说人佷容易被自己时代的局限性遮住眼界!

在此时的人眼中,商贾之事不过是末流,就算肉食者们知道士农工商都很重要!真的商业瘫痪了,国家一样要面临大麻烦!但这不代表他们就会重视商人,重视某一件商事了!

他们不会摧毁商业,但摧毁经营商业的人是轻而易举的。

交通号经营的再好,在他们眼中也不过就是一茬儿韭菜而已…谁会因为韭菜长的太过茂盛而惊恐?最多就是茂盛过头的时候割一回呗!占据着绝对强势地位,没有人会真的把交通号放在心上。

真要说交通号规模太大、影响力太大,这恐怕有风险…e,怎么说呢,如果是一开始的陈嫣,她确实担心这些,但现在的她已经能很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了。

一方面,韭菜太旺盛了确实有被割的风险,需要小心对待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却也不用太担心…实在是这个时候的人,即使是最有眼光的那批人也不明白商业、金融这些东西对一个国家到底能造成多大的影响。

例如,当年文帝末到景帝初,那段时间天下最富的两个人是谁?吴王刘濞和邓通啊!那时节私人允许铸钱,天下许多大富豪都是靠铸币汇聚天下之财的!铸币到底有多赚钱这件事就不用多说了,那可比抢钱还快!

顺便一说,陈嫣将齐地经营成自己的‘保留地’之后也在这里开始铸币了——其实铸币这件事难度并不在铜矿,又或者钱币的质量之类的。铜矿不是哪里都有,但中华大地上也不会少。就算一直缺铜,可对于有钱人来说搞个铜矿也绝不是太难的事情。

至于钱币的质量就更是笑话了,如今市面上的钱币良莠不齐!最轻的是三铢钱,最重的秦半两也在流通,它们并没有因为重量不同就被划分为不同的币值!也就是说,就算造出来个三铢钱,一样可以买到五铢钱、六铢钱、八铢钱一样的东西!

然而即使是这样,市面上依旧多的是三铢钱!并没有人就不用它们呢!反而是一些重量比较重的钱币,被人挤兑了出去——劣币驱逐良币的故事好早就发生了!

铸币最重要的其实是有足够的力量把这些钱币散发出去,让人们接受!

这里的接受不只是普通民众接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民众怎么会愿意接受太轻的三铢钱?重要的是地盘内的大佬们愿意接受!

毕竟靠散发给普通民众,规模还是太小了。此时普通人用钱的时候不多,特别是农民,很可能一年也用不了几个钱!钱的流通说白了还是发生在城市中,发生在成城市大大小小的生意当中!

如果地盘内的大佬不愿意你的钱进入地面,那就有的是办法让你的钱始终只是铜,而不是铜钱!

陈嫣本来是没有打算靠铸币赚钱的,因为这个太需要借势了!

吴王刘濞和邓通是当时最有钱的人,前者自己是诸侯王,而且根本不听中央的,向来把中央的话当放屁!在自己的王国内部,他就是一言堂,以他自己的势力为后盾,铸币,然后发行,这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