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都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至少在此时,东部沿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除了因为东临大海的关系,总被寄托一些神仙传闻,这里甚至比内陆地区更落后一些。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帝国边疆了,过去这里就是蛮夷在的地方!
比如不夜县,这还是因为身处齐地这样的富庶地方,不然的话,情况只会更糟糕。看看徐州、扬州的沿海罢,往往是一线荒涂,不见任何开发的痕迹。也就是有盐场的地方会好些了…
这种情况对陈嫣在沿海地带产业布局有好有坏,坏处是人口聚集难,好处就是可以随便划地,轻轻松松——关于这一点,在之前建设港口的时候,陈嫣已经深有体会。
这次陈嫣的沿海产业布局倒是不用从头做起了,她可以依托那些港口搞工业园区。
虽然依旧得面对一定程度上的用工荒,但港口已经在吸纳人口了…树挪死、人挪活,别看华夏人传统上就是故土难离,那只是没被逼到那境况而已。实际上,华夏人还是很有开拓精神的。具体的,可以看古代华夏向外移民情况。
因为这并非官方在意的事情,所以记载不多,以至于子孙后代都觉得先祖是一群固守土地的人…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呆板。
华夏人是很热爱土地,但当种地为生不能,又或者进城做工变得比种田更有利可图的时候,人们也是很愿意随着城市迁徙的。
如果热爱土地的传统真的无法改变,进入现代社会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什么大家都羡慕所谓的城里人吃皇粮?当城市生活比乡村生活优裕了不少之后,人们的理智必然会做出合适的、正确的选择。
港口的建设吸纳了大量的人口,从别的城市获得人口,这不是不可以,但事情会很难。这个时候的城市能发展起来,多余的人口就不会太多,他们自己也要用人口的!最多就是把一些找不到工做的穷苦人弄来。
所以凭空起城市,还是得从周边的农村多想办法,转化农民成为城市居民——这个过程比陈嫣想象的要容易不少,她原本以为多的是不愿意离开耕种土地为业的农民。结果却并非如此,很多佃农生活已经苦到了极点,这样生活着的人哪里还能考虑其他呢?
“我已定下章程,你等照此出谋划策就是。”陈嫣将自己做好的大略安排交给秘书班子,交代她们揣摩意思,过些日子就拿出令她满意的计划书来。
秘书班子的人自然领命而去。
等到人散了,陈嫣才缓缓起身——一旁的陶少儿陶孺儿看的心惊胆战,之前她们并不是知情人,但现在她们也知道了…怀有身孕的不夜翁主,在她们姐妹眼中简直比玻璃娃娃还要脆弱。
陈嫣却没有这个自觉,手上扇子扇的飞快,觉得天气太热,一个劲要冰要水果。只是这个时候知情人不免有些担心,对于普通人来说尚且‘过犹不及’,更别说孕妇了,这样生冷不忌是不是不太好?
然而不等身边的人劝,裴英就来了。
因为是足够熟悉的人,甚至都没有通报,等到裴英穿过游廊陈嫣才看到他。惊道:“什么风把阿英你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