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的世间是外国近代…外国近代尚且如此,公元前的世界就更不用提了。
陈嫣原本对此毫无概念,只以为有石磨就可以了。等到真的用上了石磨,却是只剩下苦笑了。
这个时候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流水力量的‘磨坊’,利用水力的话,成本应该能下来,只是开始的投资会多一些。但考虑到这可是占比很大的一种粮食,这就是值得的了。
不过用磨坊这种事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呢,至少陈嫣真不知道磨坊是个什么样。她手下倒是有利用水力工作的作坊,所以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技术,但也不存在直接套用的可能。
研究研究应该能比较快拿出一个能用的方案,但想要一个足够优秀,优秀到让陈嫣满意的方案,这就很难了。
还好,这件事有一个捷径可走——这个时候的西方世界已经用面粉烤面包做主食很多年了,磨坊在西方世界早就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差不多的时候西方甚至有能建成规模非常大的水力磨坊!
陈嫣让人从西方弄来书籍、工匠、知识分子,磨坊的事情自然很快有了眉目。
首先,这里弄来的磨坊设计图是人家不知道多少年的技术成果,推广了这么多年,肯定是技术成熟、值得推广、适应广大地区的。其次,就算陈嫣还有不满意的,有这么个蓝本做底本修改,也比大家空中楼阁一样直接头秃要简单一些。
陈嫣这次来长安之前已经确定要趁此机会推出面粉了,自然给研究所那边下了目标,让他们一定要拿出磨坊的设计图。这里的磨坊设计图不只一种,而是考虑到情况不同,多设计几种。
有乡村可以自建的那种,要求成本小,对水量要求也不大,工作效率什么的就不必高要求了。这个时候一个村子能有多少人呢,供一个村子使用的话,本来就不用强调什么工作效率。大家把用磨坊的时间排一排,佷容易就能协调好。
另外,商用的那种也得设计!商用的就要大型化,商贾,特别是大商贾,是有能力初始投资的。而大型化做的越好,成本就能压的更低,在商业上是很有好处的。至于说别的要求,比如说磨坊选址会变得很苛刻,这是商贾需要考虑的问题。
反正天下这么大、河流这么多,总有合适的地方。
而且商用的磨坊本身也要分大小,有的中等资本,磨坊不必那么大,有的大资本,自然有另一套玩法…至少得两种型号吧。
至于官方,比如少府这样的部门建的磨坊,这倒是可以直接用商用设计款,就用最大号的那种!省了多设计一种型号的功夫。
陈嫣其实有些不太满意在北方利用水力,因为这意味着冬天河水结冰就什么都干不成了。相比之下,南方的条件要好得多,但是没办法,谁让这个时候华夏中心还在北方!人口在北方,经济中心也在北方,大规模的社会活动也在北方。
经济活动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
就算陈嫣想在南方建磨坊,面粉运回北方,这样做也很难!毕竟这么干,贩运的距离可不短,运费也是要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