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显得很悠闲的坐在座位上,手里捧着一本《三国演义》看得摇头晃脑,啧啧称叹,根本就不理会已经在他面前等了他一个多小时的李玮钟。
“大将军……”能说一口流利中国话的李玮钟实在忍不住了,开口说道。
谁知道吴佩孚猛力一拍面前台子:“可恼啊可气,吕布三姓家奴,朝三暮四,主子换来换去换个不停,谁若得势他就投靠谁,气死我也。”说完他放下书,瞟利用一眼李玮钟,马上换上一副笑脸:“原来是李大人,吴某看书看得实在认真,竟然没有注意到大人来到,恕罪恕罪!”
熟读中国书籍的李玮钟知道吴佩孚话里指桑骂槐的意思,脸上红一阵青一阵,偏偏自己有求于人家,吴佩孚又是一脸的和气,让他有气也发不出。
“来来来,李大人请座,看茶!”吴佩孚高声叫道。等茶端了上来,吴佩孚笑眯眯地道:“不知道大人今天来对吴某有何指教?”
心里骂了声明知故问,李玮钟脸上却不敢对手握重兵的大将露出分毫不快:“大将军贵人多忘事,前天下官向大将军转达了鄙国皇帝的亲笔书信,不知大将军可曾看过。”
吴佩孚想了半天,然后一拍脑袋:“李熙的信啊,我说哪个皇帝,朝鲜历来中国藩属之国,一说皇帝我还真反应不过来。”见吴佩孚对皇帝无礼,李玮钟“腾”地一下就站了起来,面红耳赤的就要发作,忽然看到吴佩孚连连责怪自己:“哎呀,我这人就是个大老粗,贵国皇帝的名字怎么能乱叫,失礼了失礼了,使节大人请坐。”被吴佩孚忽真忽假的态度弄得哭笑不得的李玮钟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走过去将他按在了座位上,吴佩孚为难地说道:“出兵贵国,赶走日本人,恢复中朝两国关系,吴某那是极为乐意的,可是你也知道,虽说我手下有兵,可没有得到我们元首的命令,那是断断不敢出兵的,军法无情啊,一个弄不好我就得掉脑袋。”
也不知这话是真是假的李玮钟大失所望,肩负李熙使命的他,深知中国是否出兵援助朝鲜对李熙的重要性,上被《日韩保护条约》压得喘不过气来,下被日本统监伊藤博文欺凌得不堪忍受,而且最近传出伊藤博文有意废掉不是很听话的高宗李熙,改由皇太子李拓即位。此时屡败日本的中国方面的态度就极为重要了,反正朝鲜从来就是归附于中国,换成宽容大量的中国人当朝鲜的宗主国,总好过残暴嗜杀的日本人。但现在吴佩孚的态度明显对朝鲜朝三暮四的态度不满,就是摆明了不出兵,任由朝鲜自生自灭。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吴佩孚悠然地捧起杯子,喝上了一口茶:“就要看贵密使答应不答应了一些小小的条件了。”
正在绝望中的李玮钟立刻燃起了希望:“大将军尽管说,只要不是太为难的,李某在这全部答应了。”
吴佩孚笑了下,从怀里摸出了张纸,递给了李玮钟。李玮钟接过看了遍,上面列出了这么几条:
割断与日本的一切关系,重新确立与中国的宗藩关系;取消大韩帝国称呼,恢复朝鲜旧有体制;兴建中国东北到朝鲜的铁路;朝鲜税务由中国代为掌管;朝鲜派往中国使节应守属国体制;除向中国外,朝鲜不得向任何国家借外债;由中国派出官员为朝鲜监理大臣;朝鲜防务由中国军队主要负责,朝鲜军队各高级军官,高级警察职务必须由中国进行培训,并由中国军官担任相应顾问职务;朝鲜各重要省份由中国遣员协同当地官员治理;未经中国允许,朝鲜不得与其它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看了这些条件李玮钟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比当初清朝提出的“整顿事宜六条”还要过分,要是答应了这些条件,朝鲜的内政外交,国内国际事物将完全操纵在中国手中。偷偷看了眼自得其乐喝着茶的吴佩孚,李玮钟汗都下来了,这个满口自称自己是“大老粗”的将军,可比当年的袁世凯还要凶狠。
“大将军,这个,这个是不是太过分了。”李玮钟嗫嚅着说道:“您看我们是不是再讨论下。”
“送客!”吴佩孚听都没有听完就放下了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