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了德莱赛步枪的普鲁士士兵,在有“铁血宰相”之称的卑斯麦和总参谋长毛奇的指挥下,以巧妙的战术、猛烈的火力打得一直称雄欧洲的奥地利军节节后退。7月3日,败退到了捷克共和国境内的奥地利军决定反攻,他们派遣49个步兵营的士兵去占领史威普森林,然而这里必定要成为他们的伤心之地。

战斗中普鲁士士兵用每分钟能发射6-7发子弹的德莱赛步枪,伏卧在地上,从容而无情地向奥地利士兵开火,而奥地利士兵只能在枪林弹雨中,挺着身体徒劳地操作着他们手中的前装枪。这无疑是一场屠杀,因为一万普军的火力相当于4-5万奥军的火力。

战斗结束后,4580名奥地利士兵横尸在森林里,6942人受伤,3573名士兵举起双手当了俘虏。惊心动魄的奥普战争只打了7个星期就结束了。普鲁士仅以损失约1万人的代价就战胜了奥地利,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大家觉得武器可以决定战争的结果吗?”兴登堡讲完这段故事后问道。

“当然,但也不完全是。有时候军队的素质和士气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一个学员回答到。

“还有,指挥官也是非常重要的,平庸的指挥官往往会葬送一只优秀的部队,就像拿破仑三世和他的参谋们!”另一个学员补充到。

“那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呢?”兴登堡又问。

“优秀的指挥官需要敏感的判断,需要对敌人的重视,需要谦逊的态度,需要足够的耐心,还有很多很多……”

“还需要一个好的情报系统!”看来托马斯对情报系统很感兴趣。

“呃……您说得很对,情报也很重要,知己知彼,呵呵!”兴登堡扬了扬眉毛。

“那您如何看待机枪的作用?例如马克沁重机枪。”辰天忽然问到。

“这个嘛,1888年秋天,马克沁来到了我国展示他的马克沁重机枪,皇帝陛下亲临斯潘多兵工厂参观表演。射击完毕后,陛下大为惊奇,认为这正是我军所需要的。马克沁机枪只需一两名射手就可以操作,而我们的加特林机枪则需要4个士兵才能完成。于是,陛下立即命令部队列装。但有人认为这种机枪尽管射速达到600发每分钟,但它的准确性太差了,而且子弹消耗量很大,还不如一排士兵射击来得好!我想说,报有这种思想的人错了,大错特错!”兴登堡皱了皱眉头,接着说道:

“当对方排着密集队形冲锋的时候,机枪的杀伤力远比一排步枪射击大得多。可笑的俄国人甚至规定机枪只能用于防御作战,而且只能在特定的区域才能使用,真是愚蠢!”

辰天默默地点了点头,看来兴登堡对于机枪的认识还是比较正确的,事实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会战中,德军用马克沁重机枪向密集队形的英军进行猛烈持续的射击,英军一天之中伤亡了近6万人。

“那么,我还想考考大家,在对方防御阵地构筑完善,又配有重炮的情况下,如果各位是指挥官,会采用何种战术突破对方呢?”兴登堡背着手,看着他的学生们,他想知道这些孩子在6年的军校生涯中都学到了什么。在他看来这些孩子也许会说“用更多的重炮轰垮他们”,或者“就这样对峙,拖垮他们”,但是这些孩子的回答让他开始惊讶不已。

“正面迷惑他们,再两翼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