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什森林是一片面积巨大的森林,里面长着参天大树和众多的灌木,人根本无法从森林里面穿过的。森林的东边是一块小平原,那里是塔特万元帅指挥的土耳其反动派政府军的左翼部队。土耳其政府军尝到了前次在安卡拉战役中击溃对方右翼而大获全胜的甜头,这次准备故伎重施。与安卡拉战役不同的是这次塔特万元帅指挥的左翼比在安卡拉战役中负责主攻一翼还要强大,实际上他指挥着2个军又2个师一共34个团4万名士兵,50挺重机枪,另外还有20个炮兵营和180门火炮,几乎是参与乌尊克普吕战役土耳其政府军的一半力量。不过由于航空汽油耗尽,这次政府军并没有飞机参战,这对于他们对敌人动向的了解是十分不利的。不过政府军的统帅托卡特元帅并不在意,因为他的士兵是对方的两倍还多,在他看来即使用人海战术也能将对方淹没,何况自己的军队弹药充足、士气高昂。
穆什森林的北面是一条小溪以北是一片丘陵地带,那里是凯末尔的右翼部队。奥利的两个团和人民军的一个团已经在这里构筑了两天的野战工事,由东向西分别是地雷区、铁丝网、壕沟、暗堡、战壕、木架土质碉堡、迫击炮阵地和炮兵阵地,他们后面2英里的地方是一个更大一些的山包,那里有人民军预备队的一个团,构筑了类似的野战工事。右翼部队包括上述4个团大约4500名士兵,其中2500名为雇用兵团的德国士兵,重机枪80余挺,轻机枪50余挺,迫击炮12门,6磅速射炮7门、12磅榴弹炮4门。
从这里往北3英里就是乌尊克普吕城区,凯末尔的8个团就负责防守这座城市,他们对面是托卡特元帅的土耳其中央军团,实际上拥有2个军3万名士兵、30挺重机枪和110门大炮。由于城区东面地势平坦,凯末尔在城区东面只建立了数道战壕防御阵地,他将利用手里的1万名士兵、60挺重机枪、10门迫击炮、12门速射炮和6门榴弹炮来依托城市防守。
由于卡特元帅将自己右翼部队的一个师调去加强左翼,他现在的右翼只剩下2个师1万名士兵、20挺重机枪和40门大炮。乌尊克普吕以东是一片稀疏的树林,这里隐藏着奥利带领的14个团17万名士兵,包括人民军最为精锐的3个英雄团以及雇用兵团的一个团,他们手里有50挺重机枪、40挺轻机枪、10门迫击炮和6门速射炮。
1909年12月30日清晨5点,三发闪亮的信号弹升入空中,刹那间炮火齐鸣,整个大地都开始震动,政府军的进攻开始了……
第二章 右路拼杀
看着对方的阵地被炮弹爆炸的火光和烟尘所笼罩,塔特万元帅得意将手里的杯子送到嘴边,泯了一小口酒。这位出生在土耳其大贵族家庭,一共参加过大大小小数十场战役的元帅有个奇怪的嗜好,就是一边欣赏自己的部队冲锋一边品尝红酒。眼下,他的士兵们已经进入出发阵地,准备在炮击停止之后发起进攻。
此时对面的阵地上,所有人都躲在深达2米的战壕里面,忍受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以及不断从头顶落下的尘土。希尔德兰中士今年27岁,3年前从德国陆军退役,之后在自己家的农场干活。由于他们家有6兄弟,农场并不缺人手,所以当他看到雇佣军团每月500马克的招募布告的时候,毅然报名参加。如今他到土耳其已经有8个月了,参加了卡桑德拉和萨洛尼卡之战,也许是他死去的爷爷在天有灵,尽管他每次作战都冲在最前面,但是一次小伤也没有负过,身边的战友都称他是“幸运的小希”。他坐在战壕最底下悠然地抽着烟,落下的土块已经不止一次磕熄他的烟,但他丝毫没有不满的样子,依旧一次次划燃火柴。
希尔德兰隶属于雇佣军第二团,他们排的阵地紧挨着人民军15团,而他的旁边坐着的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土耳其人,正捂着耳朵茫然地看着前方。希尔德兰递过一根香烟,那个土耳其人摇了摇头,用土耳其语说着什么,希尔德兰听不清楚也听不懂,不过还是用德语告诉他不用担心,战壕里面很安全,那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拍着自己的胸口大声喊道,“哈卡里,哈卡里!”
希尔德兰指了指他,“哈卡里?”那人点了点头,原来他叫做哈卡里。
“希尔德兰!希-尔-德兰!”希尔德兰也拍了拍自己的胸口,两个语言完全不通的人就这样相识了,用手势一边比划一边交流着。
半个小时之后,炮击停止。哈卡里想站起来,但是希尔德兰按住他,看着不远处的观察哨,过了一会儿观察哨那边发出信号,示意对方开始进攻了,他才拉着哈里卡爬到战壕里半米多高的台阶上,伸出小半个脑袋看着外面的情况,对面无数的土耳其步兵正排着整齐的队列向这边慢慢地行进着。
希尔德兰将子弹带里面的子弹放到战壕边缘,哈里卡也照着他的样子准备起来。
“标尺2000米!”
战壕里面军官们开始来回奔走,让士兵们调整步枪上面的标尺。
气氛开始紧张起来,机枪手们拉好枪栓,将手指放到射击扳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