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页

德国空军第17轰炸机中队在瑟堡上空完成集结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两点一刻了,距离空降开始还有1个多小时。这个中队的领航员是现年36岁的弗林格尔,他的飞行生涯甚至要追溯到第一架飞机发明之前,那时他飞的是滑翔机。在“托马斯邮局”建立之后,他成为了众多从民间招募和训练的飞行员之一,战前驾驶邮政飞机往来于英吉利海峡两岸超过百次。

德国空军在开战之后曾进行过多次50架以上的大编队飞行,不过夜间作战行动尚算首次。鉴于这时飞机的导航和联络工具并不发达,因此参加这次空降任务的800多架飞机将以中队为单位飞越海峡。从瑟堡到空降地点只有百来公里,而且空降地点几乎是在瑟堡的正北方向,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德国飞行员们迷失方向的可能性。在另外42个飞行中队中,42名和弗林格尔一样优秀的领航员还是要担负起引领机群飞往正确地点的重任。

“我们的飞行高度应该是1300米,现在只有1100米,再向上爬升一些!”

弗林格尔朝旁边的驾驶员“吼”完之后,便用驾驶舱上面的弧光灯向后面的飞机发出信号。在德国陆军部队的地面作战行动中,弧光灯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方便和有效的战地联络工具,这次德国空军它们搬上飞机,供领航机与后面各机联络之用。

“跟着我爬升”的信号从弗林格尔的17-01号上发出两遍之后,后面的19架飞机一架不拉的跟着他向上爬升,那些灯火通明的机场和法国海岸懵懂的轮廓渐渐消失在它们身后。

20架“猫头鹰”40台300马力发动机的噪音是巨大的,整个空中似乎到处都是骇人的蜂群。或大或小的飞机由于气流的作用小幅度上下浮动,它们就像是一支支庞大的舰队正在无形的海面迅速而有序的前进着。人们从自己的飞机上看去,前后上下左右到处都是一群群黑色的影子,一架架导航机的弧光灯正在闪动,每架飞机尾翼上那个最近才加装的防撞灯让这里的空间布满了橘黄色的“星星”。这种防撞灯加上各机群升空次序和预定飞行高度的差异,足以保障数量众多的飞机安全而有序的飞向英国。

“方向保持得很好!”弗林格尔打开手电看了一眼指南针,此时机群的方向是正北。

很快,17-01号上再次用弧光灯发出信号:

“第一个航向确定点就在前方,各机保持高度!”

飞行员们老远就看到前方空中有一个个显眼的光点,那些就是由海军导航飞艇组成的航向确定点。在瑟堡通往空降地点的航线上,每隔5英里就有一艘带着照明设备的飞艇,这些几乎处于静止状态的飞艇就像是空中的灯塔,确保后续的德国机群沿着正确的航线飞行。从更高的空中看来,这些飞艇构成了一条并不连贯和笔直的线条,不过这个线条的另外一端,正正的指向空降地点。

有了导航员和导航飞艇的双保险,当天起飞的860架飞机无一迷航。不过导航飞艇的使用,仅限于己方空军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那些先行起飞的战斗轰炸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自己的导航飞艇不会遭到英国战斗机的威胁。

咚咚咚……

尽管敲门声不大,但辰天还是一下子从梦中惊醒了,这种忽然被叫醒的感觉真的很糟糕。

“知道了!”辰天应了一声,随即满脸睡意的从床上爬起来,用冰凉的水洗了把脸之后,他整个人终于清醒过来。

辰天拿起床头柜上的手表,一边戴一边朝外走去。凌晨两点二十五分,看来舰队已经抵达目的地了。

打开门之后,辰天看到的不再是雷尼那张熟悉的大脸。接替雷尼担任侍卫长的是29岁的布雷奇,他跟随辰天也有8年之久了,算是近身侍卫中的元老级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