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页

“完全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听起来不错,虽然没有哪个国家会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但这显然是不符合各国利益的,尤其是我们的奥匈邻邦!对于我们建立规模可观的地中海舰队、修建坚固的突尼斯要塞、进攻直布罗陀要塞这一系列行动,他们显然不高兴了。昨天,我收到了约瑟夫皇帝的信,他认为凭借奥匈帝国的海军力量保护同盟各国在地中海的船只和运输线绰绰有余,我们德国可以把精力全身心的放在英国人那里!”辰天语气平淡的说着,就在两天前,直布罗陀要塞英军司令罗克将军提出停战兵,并希望德国政府允许他和他的士兵体面的退出要塞然后返回本土。尽管其间出现了一点小插曲,但辰天的直布罗陀计划算是成功达到目的了。

“陛下!据我所知,当初在和意大利人和谈这件事情上,约瑟夫皇帝的大臣们就很不满意,他们认为是我们限制了他们应得的利益。现在,维也纳的皇宫里出现了很多不利于我国的声音。约瑟夫皇帝哪里倒不用太过担心,关键在于他们的皇储。上周,在有不少奥匈高级将领出席的私人宴会上,他宣称奥匈帝国今后最大的威胁已经由东面转移到了西面,这对于我国来说不是一个好现象!”

说话的是帝国外交大臣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帝国扩张政策的坚定支持者。上任之后,面对帝国外务上的一大堆繁杂事务,这个中年人据说每天只能睡上2个小时,而且2个月内体重减轻了足足25磅。

“意料之中!那真是一个奇怪的国家,或许是音乐让他们变得与众不同,爱情远比皇位重要,统治者既不关心也不能团结它的形形色色的民族,在他们的军队里,日尔曼军官占大多数,但军官们往往不能使他所收集的这一堆乱七八糟的人懂得他的话。”辰天用不理解的语气和轻微的嘲讽评价着那个国土异常庞大的二元君主国,让他感兴趣的只是富饶的奥地利、堪与克虏伯比肩的斯科达兵工厂以及那支实力雄厚的海军。

顿了一会儿,辰天转向一旁的贝特曼,“我亲爱的首相,从您的角度看,奥匈帝国的情况如何?我的意思是,内政、工农业、经济和民生。”

这位有着一张瘦长的瓜子脸、头发胡子花白而目光显得相当锐利的老人长于内政,在这方面就连辰天也对他相当的敬重。只是与俾斯麦这种政坛老手相比,贝特曼只算是一个高级公务员——不论能力还是气质,他都没有俾斯麦那种政治手腕和霸气。

“回陛下,就这个国家的整体水平来说,他们拥有的是糟糕的民用和军事工业、糟糕的政府效率、糟糕的金融体制,不管从哪一方面看都糟糕透顶!”贝特曼很直接的给出评价,那个二元君主国存在的关键不在于体制,而是约瑟夫皇帝在其中所起的纽带作用。这位老皇帝既是奥地利的国王,也担任匈牙利国王,奥地利有着自己的政府和议会,匈牙利也一样,帝国还有一个共同的中央政府,如此错综复杂的机构其效率可想而知。相比之下,德国的政体虽然有些相似,但各邦国之间的向心力和运转效率要远高于奥匈帝国,尽管这种状况距离真正的统一还有一定的距离(元首的第三帝国),却也是目前可行的最佳体制。

“糟糕的军队!”豪森将军毫不客气的补充道,这位不久之前从意大利返回柏林的将军对于奥匈军队有足够的发言权,“奥匈联军在组织、士气和装备上的水平,完全与他们的大国称号不符!除去将领和地理的因素,他们的战斗力甚至比不上俄国军队!”

在亚平宁半岛上,德、奥、意军队之间的战斗力有目共睹。

听了两人的发言之后,人们不禁浮想联翩。

看出众人的这种想法之后,辰天提醒到:“战争不是万能的!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英国将是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最后一个敌人!半年的战争已经耗费了我们大力的财力和资源,我们的国家需要修养,我们的新殖民地需要巩固和发展!”

这时,海军大元帅提尔皮茨站了起来,用一种缓和的语气说道:

“陛下说得对,我认为在西班牙和直布罗陀海峡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够太过强硬!西班牙政府那里应留点余地,而且还应该给约瑟夫皇帝留点好处,在解决英国人之前,我们最好不要再给自己增加敌人了!”

鲁普雷西特微微点头,在卸任之前,他仍是陆军的代言人。

辰天环视了一圈,在座的大臣和将领们看来没有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