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顾不上回王府,先去了大都督府,和他猜到的一样,杨勤父子已经离开燕北去边关了,宫里来的太监和宗人府的人却不能走,下雪了,路上不好走,又没有要紧的事,他们索性多住几日,等到路上好走了再去身。
周铮和两位小郡主也已经离开,也不知这位贵公子是怎么想的,竟是一天也没有多留,冒着大雪也要回去。
不仅是周铮如此,其他来送礼的宾客也都走了,就像燕北是个要爆未爆的大炮仗,多留一天就会炸到他们似的。
周铮要走,那些人便也跟着走,甚至学着周铮的样子,雇了民众在前面铲雪。
好在京城杨家的两位公子还在燕北,管事去的时候,他们也在大都督府。
听说燕北郡王派人来了,杨锦程便让人去把管事叫了过来。
管事不敢隐瞒,把燕北郡王要在靠山屯常住,叫他回来送人送东西的事情说了一遍。
“王爷有长远打算,他要把靠山屯做据点,打土匪的时候,进可攻,退可守,王爷这是妙计。”管事说道。
杨锦程蹙眉,又问:“郡王爷怎么想起要留在靠山屯的?”
管事笑道:“雪太大了,天也太冷了,王爷急中生智,想到这条妙计。”
杨锦程颔首,这名管事显然是杨勤父子派去的人,是不会和他说实话的,管事千辛万苦赶回来,一定不是只为了给燕北郡王送东西送人这么简单。
管事见过杨锦程,便找到大都督府的书吏,匆匆写了一封信,请书吏代为转交杨大都督。
可惜送信兵刚刚出城,就撞上一群铲雪的民众,这些人都是那些急着离开的宾客们雇的,宾客们已经走了,他们不知为何却还在铲雪。
送信兵被堵住去路,因为烦燥,说话重了些,三言两语和铲雪的百姓口角起来,骂着骂着,双手撕扯,二三十人围着送信的人,有拽衣裳的,有出黑拳的,还有吐唾沫的,无奈之下,送信兵掏了五钱银子,这些人才放他过去。
天黑时分,送信兵到了官驿,把书信交给下一位送信兵,拿出信的时候,他发现信封上的字好像变大了,一定是自己又累又饿眼花了,嗯,他一边对自己解释,一边大口地吃着肉包子。
下一位送信兵并不觉这信有何不妥,他风餐露宿,到了下一个官驿,书信继续传递下去,直到送至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