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骑和边军都是张佳木花费重金养起来的,从兵器到甲胃,都是一等一的精良。人选也是精挑细选,没有武艺和胆气的绝不可能入选。
就是军官,也是在缇骑教导队中训练多时,讲武堂还没影的时候,缇骑的教导队就已经开办多时了。
讲武堂毕业出来的武官也是第一时间就补到辽东边军和缇骑中去。这几年时间,缇骑和边军们越杀越勇,已经远非当日吴下阿蒙。
已经困拢大明数十年的辽东兀良合部,现在几乎被杀的只剩下少数丁壮和妇孺了。就算如此,张佳木也不准停手,已经下令缇骑和边军一起向北方扫荡,不停的建堡巩固地盘。
至于土地,虽然辽东一路向北越来越冷,但也有大量的良田可以耕作。至于林地和河流里更是数不清的特产,比人胳膊还长的鱼,抡起棒子就砸到狍子,实在是上天赐给的一块良田美地。
这么样的好地方,当然不能给胡虏继续糟蹋下去。
从山东、山西、直隶一带,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沿着修好的官道向辽东前进,每户都可以有百亩土地,官府无偿提供农具和种子,还有马匹和耕牛,房舍也可以由当地厢军帮助修建。
这么好的条件,陕北那些条件太恶劣的村庄已经迁走不知多少人。故土难离,但那是没有组织的前提下,现在有组织的劝导这些地方的百姓整村整村的迁走,沿途费用全部由官府承担,而且还提供医药和向导,在当时的情形下,明知道出门十之八九会死,还是有不少人走西口,闯关东,现在有官府这般帮助,愿意摆脱困境的人,自是越来越多。
光是天顺四年一年,从陕北就迁走了超过一万人。
如果不是顾忌到当时的交通和房舍建筑的速度,还有疫病等不可控制的天灾,所以把人数压住了,不然的话,翻上几番也不是难事。
就算这样,张佳木也有信心在十年内,把辽东充实到三百万汉人以上。
这样,到了原本时空的明末时期,在辽东最少有超过一千万以上的汉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渔猎民族的生存空间。
虽然做足了功夫,边军也没有闲着,原本的建州卫在这个时空根本就不复存在了,尽管李瞎子等人不知道太保为什么忌惮一个人口稀少的弱小部族,但还是遵从命令,建州诸卫,除了被送到内地分散居住的妇孺外,几乎就被全灭了。
这自然是小事一件,几乎没被列入缇骑和边军的武勋之中。
边境太平,明军是追着北虏打,回想土木年间的旧事,叫人如有恍若隔世之感。
这一切的功劳该算在谁身上,不要说朝廷上层,便是中下层的武官和普通将士,也是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