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页

朱慈烺没有理由扼杀内部竞争。只要能够拿出成绩说话,无论他们谁赢谁输,都是大明获益。

朱慈烺装作没有看透徐惇的心思,道:“你能如此息事宁人,正是我所乐见。”

徐惇微微躬身,道:“若是能够因此弥补累臣之过,臣也安心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

这所学校因为性质问题,并不能像武备大学那样明目张胆地喊出“谍报”两字。在朱慈烺前世,人们常用“无线电报培训班”或者“速成班”之类的名字打掩护,而现在肯定是不能用的。

“校名就叫:皇明国安大学吧。”朱慈烺道:“我过些日子会题写好校训送去锦衣卫。”

校训就是:卫国安民。

“谢殿下。”徐惇谢道。

朱慈烺看了看座钟,客气地端茶送客。

的确一如属下们对他的评价,对事严厉得乃至严苛,对人却温柔地乃至于溺爱。

……

崇祯二十二年,天下越发安定了,但战时制度的后遗症却越来越多地浮现出来。

对人类社会而言,任何制度都像是一种新的病毒。这种“病毒”如果能够适用,就会成为疫苗,帮助维持更健康的文明状态。一旦失控,就可能对整个社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历史上的改革家都可以算是医生,有些人成功了,比如制定周礼的周公,坚定推广郡县制的李斯。也有些人失败了,结果就是给整个文明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疤痕。

朱慈烺在崇祯皇帝、在周后、在无数属下、臣民眼中戴着层层光环,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作为一个在后世勉强可算作成功人士,朱慈烺并没有伟人们的高瞻远瞩和奇思异想,更没有毁掉一代人的人生也要付诸实践的魄力。

他只是个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