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页

到了万历十八年,万历继位之初将蓟镇和大同重新洗牌的恶果呈现出来。并不是说离了一个戚继光九边防线就完蛋,而是朝廷从根子上否定了戚继光的那一套。什么练兵实伍,步骑协同,朝廷没功夫研究这个,至于重新募兵,把同样已经暮气深沉的九边重新洗牌,那更加是没影的事……张居正和谭纶时代戚继光都没办法办成的事,现在指着这一群官僚,更是想也甭想。

这么一来,蓟镇和辽镇一样,除了少数南兵还是戚继光留下来的余烬之外,更多的就是杨四畏张臣董一元张邦奇这一群北军将领……并不是说他们全部是无能之辈,张臣就曾率自己的精锐家丁和亲兵,深入草原,几败北虏,斩首颇众,董一元也是赫赫有名的战将,这几人比杨四畏高明的多,至于东李西麻,李如松和麻贵,都是这种骑战之法的高手和好手。

但这样的结果就是兵为将有,将领除了养自己的亲兵和家丁精锐外,连自己麾下直属营伍都是放羊了,总兵正兵营,副将奇兵营,参将游击各有直属营伍,这些营伍都是两到三千人编制,练好也颇有用处,但各将连这些营兵也不练,只管带好自己的家丁,余者不问。时间久了,编制近十万人的庞大军镇,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将领都指着自己麾下的私兵家丁打仗,这样的军镇,看似庞大,实则只有少部份的精锐,根本没有办法形成核心战力。

明军对北虏的弱势,就是因为这种封建将领的私兵制度而形成,并且已经形成惯性,戚继光的努力,真的就成了昙花一现了。

没有庞大的军镇实力坐镇,北虏们哪里还会将蓟镇放在眼里,辽镇都不怕,更何况是弱了很多的蓟镇。

黄台吉等人领兵号称三十万,真正的甲兵估计也有两三万人上下,这实力也不弱了,蒙古人的实力严重下降还得等二十年后,现在的台吉们手中还是颇有实力,有这么多牧人和披甲精锐,黄台吉等人打的实力下降的蓟镇和辽镇联兵毫无办法,惟功收复的大宁都司故地全被收回,科尔沁诸如也回过神来,出兵相助,奈曼部,巴林部,敖汉,多则过千甲骑,少则几百,大大小小的台吉们忘了辽阳明军的凶狠,在察哈尔蒙古也就是插汉部的支持下,也是在沿广宁到山海关的一线,撕扯着大明的边境防线。

为了配合他们,宁夏到甘肃的草原各部也是纷纷出兵,甘肃那边最新的战报已经传来……火落赤率本部甲兵精锐进犯,甘肃镇副总兵李联芳率本部和家丁精锐两千余兵迎战出击,以少敌多,又中了伏,结果将士死伤极众,几乎是全军覆灭,沿着河滩近两千具尸首摆的一路看不到头,几十天都未曾将尸首收完,这仗是盛夏的尾巴上打的,天气还热,等秋凉时尸首渐渐收完,有不少忠勇将士的尸身已经烂成一堆堆的白骨,身边是更大的死马的骨架子,到处都是丢弃的破烂兵器和已经快腐烂的铁盔,种种无用的器械丢的满地都是,真是见者伤心,闻者落泪。

内阁接到败报当然是十分慌乱,东边的事还未了,西边又有此大败,无可奈何之下只能督促一直在和巡抚闹意气的宁夏副总兵啺萋始叶〕龌鳎鹂炊际歉弊鼙仕嗬盍嫉牧角Ф嗳艘欢喟胧瞧胀u挠叶≈挥卸倮慈耍盗苋酢6鴨拜父子一个是副总兵一个是参将,麾下四千余人却几乎全部是家丁。

这实力在宁夏这样穷困的地方已经是很逆天了,李成梁也不过八千家丁打出来的辽东王的地盘,当然喖业募叶【裨恫患傲烧蚱锉锾舫隼吹睦钍霞叶。瑔拜的战术水平也远不及李成梁,就算这样,在西北这地方也足够横行了。

内阁明发谕旨也是厚着脸皮了,此前朝廷的那种暧昧不明,对啺莺脱哺y恼匆恢泵骼锇道镏c治墓偻牛衷诰置娼粽牛匆仓坏煤褡帕称そ袉家出战,至于效应如何,朝中的大佬们也就懒得去管了。

及至万历十八年秋,眼看就要入冬,黄台吉等人终于是选择退兵,辽镇全军出动,杨四畏也从广宁出击,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梅等人和查大受张世爵杨元等大将一起上阵,几万辽镇军全面出击,追在蒙古人后头拼命打了几仗,终有两路打跑了殿后的北虏披甲,沿途追了百来里,斩了不少甲骑和牧民的脑袋,算算有三百来级,加上此前零散的百来颗首级,可以上报大功一次了。

辽镇的斩首,一二百颗也算大胜,上报朝廷也会受到嘉奖,如果有三百以上,甚至近千首级,皇帝还得去告庙报捷,万历十五年以前,皇帝几次到太庙奏捷,全部是来自辽东的战报。

不过自从有了辽阳镇之后,一切就是不同了……

辽镇现在的五百多颗首级在十年前算是大胜,在今天么,估计兵部那些司官也就是眼眉动动,按例奏报上去就算完事。

从部堂到阁臣,再到皇帝,估计也不会有谁将这事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