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董承却急道:“陛下,袁方身为异姓,焉能封国公,这可是自光武以来,都没有的先例啊。”
国公国公,一国之公,位虽低于郡王一等,但同样拥有着建国称公的权力。
汉以郡国并行,例如那北海国,名义上就是郡王的封国,而自光武以来,能有封国者,只有刘姓诸王。
而当年王莽代汉,正是先从加封国公开始,故自光武中兴以来,异姓封国公就成了一个不成文的禁忌,两百余年来,更没有一人被封国公,哪怕是那些权倾天下的外戚。
刘协眉心凝成了一个“川”,忧色更重,显然董昭的进言,也触碰到了他的禁忌。
董昭却正色道:“此一时彼一时,方今天下大乱,若还因循守旧,只会寒了臣子之心。陛下若还不舍得一个国公的封号,到时大将军兵临城下之时,只怕就后悔莫及了。”
董昭这是在委婉的“威胁”,逼迫刘协屈服。
刘协身形一颤,眉宇间,立时闪过一丝惧色。
他回想起了当年被董卓,被李郭等西凉诸侯挟持,连吃饭喝水都被监视,丝毫没有尊严的日子。
今若袁方一怒之下,攻破了洛阳,只怕他就又要重温那般暗无天日的苦难。
现在,他若应了董昭所请,虽然心里边不舒服,但到底在这洛阳城中,一切还都是他说了算,至少他还保存着帝王的尊严。
沉吟许久,刘协长叹了一声,无奈的一摆手:“罢了,拟旨,就封他为国公吧。”
……
两天后,董昭携着圣旨,来到了黄河北岸的袁方大营。
中军大帐中,董昭当着谋臣武将的面,向袁方宣读了天子之旨,正式加封袁方为齐公。
这圣旨一宣读完毕,大帐之中,顿时沸腾了。
袁方进封国公,这意味着能建国称公,意味着他们这些誓死追随的谋臣武将,水涨船高,也能在袁方的封国之中,谋取爵位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