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点儿像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文字是固定的,就像汉语一样,汉字大家都认得,但有的地方却是用方言来读,不免有些差异。
但是当双方不能用言语很好的交流的时候,写字,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个比喻或许有些不恰当,也不太好理解,但却就是这么一回事儿。
王扬想要做的,就是将绘画定义为启蒙教育,并且当成语言来使用,用绘画来解释文字的意思。
孩童们先学绘画,有了一定的想像力和抽象思维,再学习文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这办法肯定是和现代教育不同,因为双方的差异不是一般的大,王扬只能选择最适合的方法,用在能够接受的原始人类身上。
这一天开始,悄悄的,那些得到王扬“点拨”的大人们,开始在与众人的交流中运用象形文字。
他们还是以绘画为主体,比如说,在安排人手工作的时候,就有人直接用了“人”这个象形文字代替,该多少人,就画多少个人,速度极快。
众人还没有意识到交流的效率问题,觉得那个安排工作的大人太偷工减料了,人也不画得像点儿。
还有打猎的人在交流的时候,就会画哪里有野猪,哪里有其他野兽,都在用象形文字代替。
他们已经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中,熟练的画出象形文字,尽管在他们看来,这依然是一幅画,一幅简单到极限的画。
晚上,王扬来到了众人的面前,所有人都在望着他,有的人跃跃欲试,有的人眼中闪着焦虑,显然对今天的比赛有不小的忧虑。
更多的人,则是趁比赛还没开始的这段时间,努力的练习那十个字,想更熟悉一些。
“比赛开始了!”随着王扬的一声大喝,众人明白,没时间练习了。
五个人先上来了,其中一人得到了王扬的“点拨”,在今日之中,已经画过无数次,就像做了无数道练习题一样,闭上眼睛都能准确的画出来,烂熟于心,胸有成竹。
其他四人则多少有些担心,但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也没想那么多,还是很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