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扬又道:“怎样才算是答得很好呢?”
李明回答:“应该是劳动力是发展根本,效率其次,但效率如果提上来,可以释放一小部分劳动力,产量是根据前面两个改变。有点像数学函数的关系。”
王扬听了频频点头:“如果这题答很差呢?”
李明道:“这题如果答得很差,剩下的就不用看了,实际情况都不知道是什么,后面更深入的问题还看什么?”
王扬听了一会儿,怎么这么像八股文中的第一股,破题。题目要是破得不好,后面的文章考官是不看的。
“那中间三题呢?”王扬道。
“比如中间这一题,就是让他们想像,如果他们现在在当官,会怎么解决,比如这劳动力效率和产量的问题。”
“那这题怎么答?”王扬很有兴趣。
“应该回答,就目前情况,劳动力是根,增加劳动力才是关键,提高效率时间太长,所以是其次。”
“那后面三题呢?”王扬又问。
“还是一个衔接,未来国家应该如何发展,就拿这劳动力举例,既然前面已经说了劳动力为重,那么就要说未来应该如何增加劳动力,能说到这一步,就可以录用了。”
“而如果连效率都说清楚了,那就太好了。”
“如果两个都说了,还拿出具体解决方案,那就是天才了。”
“要是这具体方案还是非常可行的,很有远见和可行的,那就……那就……”李明已经找不到形容词。
这最后一种情况,应该没人能达得到,毕竟连官都没做过。
王扬看了看这三部分,略微思索,就明白这三部分的意义所在。
第一部分,就是考察这名考生有没有能力看清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