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杜虽机变百出,我只担心他指挥战事的时间尚短。”穆安之长眉紧锁,“这次咱们出征,精兵怕是留不下多少。”
“越是这样,越是要留下一位大将。此人得熟悉各部落形势,长袖善舞,善长拉拢可拉拢的,打压别有居心的,更遑论,我们一旦离开,大食那边恐怕也要趁火打劫,苏迪米尔部与彩云部那些逃离在外的叛军,都有可能趁机前来,一旦形势败坏到如此地步,寻常将领是收拾不了的,所以,必得大将。”裴如玉眼神欣慰的看向穆安之,“殿下运道真是不错,杜长史仗打得少是因为来北疆的日子短,打仗的机会本就不多。可他自接了练兵的差使,殿下可曾听武将有半字抱怨,何况,杜长史还有征彩云部之功。没哪个文官乍一接管武事便有这等成就,杜长史必是个练兵用兵的奇才。与其留个中才,不能留奇才。”
屋里火盆烧的旺,此事关系到媳妇孩子整个北疆的安危,饶是穆安之素有决断,也在屋里驴似的转了个七八圈,方一咬牙一定神,“成!就这么着!副将什么的都随小杜去挑!”
杜长史对于留守新伊倒没什么意见,他本身也不喜欢随军打仗,打打杀杀又脏又累,只是,他,他正经传胪出身,在三殿下身边也是正经五品长史,让他做为武将留守是什么意思啊!
穆安之情真意切的托付,“咱们北疆的安危,王妃和我家双胞胎的安危、白大人的安危、郡王妃信安郡主的安危,我就都托付给小杜你了。”
杜长史:要不我还是随军打仗去吧。
让杜长史做留守武将,这事许多人都觉不妥,尤其唐安抚使,几次找穆安之商量是不是换个更有经验的将领。穆安之道,“我与陆侯商量过,陆侯说,若想北疆安稳,除非他留守新伊,或是杜长史留守新伊。”
有陆侯的话在,唐安抚使立刻没了意见,“还是殿下和陆侯的眼光,臣囿于文武之别,有些死脑筋了。”
“老唐你也是为了北疆安危着想。”穆安之遂与唐安抚使商量起留守的事,说过城中公务,唐安抚使跟穆安之打听,“殿下,小宝是随军还是留在城中。”
“小宝不喜战事,他说了要留城内。”
穆安之对此原是随小宝的意思,但接下来,穆安之收到一封帝都来的密信,一见是牡丹纹漆封,穆安之立刻打开,取出来牡丹笺上只有一句话:陆国公已入宗师境。
虽则他们都猜想过,陆国公的武功恐怕是个中高手,但猜想与猜想成真是两码事。穆安之的第一反应是,娘的,老天无眼。第二反应是,小宝你不能留守新伊了,你得随军,贴身保护你岳父。
好在老天也不总是无眼,突然间木香姐就给闹了个大动静。那一日,金乌西垂,落日熔金,整个新伊城都震了三震,工部王侍郎这原本摇摆不定打算三殿下一举兵他就绝食自尽以证清白的人,都给黎尚书三劝两劝提前归顺了三殿下。
然后,帝都三人组里,摇摆不定的就变成了兵部许侍郎。
穆安之没空理这些事,一出正月,二月二龙抬头那日,以唐安抚使、杜长史为首的文武官员送大军出征。一道走的还有以裴七叔为首的军医约上百人,萧瑶身为裴七叔的弟子兼助手,也在其间。此次她与穆庆倒是夫妻都随军了,只是穆庆临行前特意寻杜长史帮忙关照她那放在新伊城的爱妾。
杜长史对穆庆这种啰嗦很是翻了几个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