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 他们本来可以直接抢的 (求月票)

科技尽头 一桶布丁 5446 字 2022-10-20

“同时也请大家为我们一线业务战线的同志们做好工作,不要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要把目光放长远。不要让客户心有怨气。在完成现有工作的同时,尽快对符合升级条件的客户做好登记工作,同时将客户已购设备的升级率,也计算到今明两年业务战线的绩效中去。”

“另外,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有为云业务已经需要提上日程。从即日起,由汪总带队开始组建我们的有为云部门,借助这个收缩的契机,开始搭建有为云平台。力争在两个月内形成战斗力,并在半年内让集团的云平台进入正式测试。我对云业务有着充足的信心,并坚信未来有为云业务将成为集团重要的盈利增长点。”

……

当老人做出最终决定,所有的争议便不复存在,整个集团也快速运转起来。

国外的战略收缩,国内的战略突进,各类资源的转移,很快便一层层的传递了下去,这些动作自然瞒不了人的。

对于有为的这些动作,不管是竞争对手,还是友商,带来的大都是不解跟惊诧的情绪。

当然,不管情绪多惊诧,该有的动作大都也是迅捷的。

尤其是当涉及到巨大的商业利益的时候。

作为世界上顶级的电信网络设备提供商,没谁能忽视有为集团在海外市场突然收缩空出的市场份额。对于许多有为集团的老客户,大概更多的也是不解。

毕竟华为的产品相对于其他多家的产品来说,不管是报价还是售后,大都尤其值得称道的地方,才能一直合作下去。更别提tob的业务合作双方追求的都是稳定。

但不管怎么样,对于整个互联网基础产业来说,变革终究来了。

思科最先在官网上开始了热情洋溢的宣传,那是一篇让人热血沸腾的战斗檄文,直接以搭在了极致安全防护的新型系列网络设备为武器,向从互联网诞生之初便一直影响互联网安全的ddos攻击黑产宣战。

其他世界级的网络设备提供商也不甘落后。

除此之外,谷歌、脸书、推特……等等大型的网络巨头都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宣传。

这是一个寄生在互联网产业上的黑产即将被消灭的时代,是一个用心经营网站,不在会被黑产威胁攻击的新时代,是一个互联网世界更将加美好的开端。

对于那些普通的互联网用户而言,这更是个美好的时代。因为在不遥远的未来,随着新一代搭在了极致安全算法的网络设备开始更新换代,他们将很难在感受到各种让人烦躁的网络波动,对于无数电脑小白来说,他们的电脑跟网络也将不再会成为黑客们用于攻击其他设备的工具。

尤其是他们所热爱的网络游戏,服务器将不再会受到频繁攻击导致游戏体验变差,更重要的是,当游戏服务商在缩减了安全成本,也许能以更低廉的价格来反馈玩家们!

这一波接一波的宣传,也直接导致无数消费者开始主动询问自己的网络运营商,会在何时更新最新的设备,来保护他们的安全,更让所谓的极致安全算法,开始深入人心。

那些无孔不入的媒体,更是第一时间开始挖掘极致安全算法的发明者。

真相在这个时候已经不重要了,奥博特·雷洛的名字很快便被精明的记者“挖”了出来,一位天才横溢而又风度翩翩的黑人数学教授,有过在法国的留学经历,然后来到了美国,并在这个伟大的国度,完成了涅槃!

看吧,这就是世界灯塔的影响力,任何人只要有才华都能在这个国度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什么?

有学者打电话反应极致安全算法是抄袭一个华夏开发者的湍流算法?

只是对方没有申请专利?

呵……怎么可能呢?!

这可绝对不是观众们爱听的故事。

即便是抄袭,那肯定是也是华夏抄袭美国才对!

是的,不管如何,一个伟大的盛世来临了!

……

英国,伦敦。

这是一座充满了历史厚重感的城市。

比如它是世界上第一个通了地铁的城市;是全球第一个世界级的金融中心;是资产阶级的起源地……

就像一个垂垂老矣的军人,胸膛上挂满了各种璀璨的军功章。

威廉·理查德非常喜欢这样形容伦敦。

在朋友聚会时,这位绅士会用咏叹调的语气,一遍又一遍的告诉所有人这座城市正因为唐宁街十号里那些愚蠢到极致的人,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老去。当然朋友们也早已经习惯了这位有着贵族血脉的绅士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现在执政党的不满。

据说威廉·理查德祖先曾是上个世纪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的贴身骑士,但那已经是百年前的事情。

但这个家族亲历了英国最为辉煌的年代,自然会对现在国家许多处境感到不满。

就好像三月对于英国的评价,这个国家曾经当过全世界的爸爸,现在不管是国力、军事又或者行动,都成了曾经儿子的儿子,这的确会让许多上了年纪的人无法接受。

当年的荣光不在,总是得有人背锅的。唐宁街10号,自然便成了最好的选择。

这是一个非常善于嘲讽的国家,不管是他人还是自己。显然威廉·理查德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除了愤怒的批评者这个身份,他同时还是《自然》杂志社的主编。

这个身份也让他的批评跟吐槽显得格外有力量。

《自然》创刊于1869年,已经在这个世界存续了一百多年,悠久的历史跟相对严谨的审核态度,让它成为了全世界最具盛名且具备顶级影响力的科学综合类期刊之一。

已经五十六岁的威廉·理查德非常喜欢这份工作。

他打算一直在杂志社干到退休,因为每天在审核稿件中那些新的技术,能让他感觉到心态变得更加年轻。尤其是每当有关于生命技术的突破,总是让他最为兴奋的时候。

是的,威廉·理查德偏爱生命科学,并希望科学的进步能让他活得更就一些,因为那样他也许能有机会看到英国再续曾经日不落帝国的荣光。

……

周一,小雨。

伦敦的雨很多,且分布的很平均。

好在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早已经习惯了时不时落下的雨水。

尤其是对于生活在这里的绅士们来说,一把精致的雨伞就跟他们的皮鞋一样,是出门必须准备的。

威廉·理查德如同往常一样,提前十分钟来到了杂志社编辑室自己的办公室里。

比他来得更早的秘书已经在他的办公桌上摆了一杯热气腾腾的黑咖啡。

这样他便可以悠闲的一边喝着咖啡,用十分钟时间浏览一下周末发生的新闻。

对于一个严谨的绅士而言,威廉·理查德是不屑于在工作时间摸鱼的。

十分钟很快过去,喝完了一杯咖啡后,精神奕奕的主编打开了杂志社的投稿系统后台,开始按顺序开始浏览杂志社编辑们完成了初审的论文。

“灵长类动物大脑发育的综合转录图谱?神呐,一道雷劈死这些亵渎灵魂的邪恶科学家吧。等等,乔恩·哈金斯教授?好吧,看来我得收回刚才的话。”

“人体肠道微生物影响宿主血清代谢组学和胰岛素敏感性,嗯,不错的研究课题,不错的成果……”

“人工操控雷电以及对雷电落点的精准控制,现在的科学家们太有想象力了,让我们来看看这又是哪位小可爱的成果……嗯?华夏的……宁?”

威廉·理查德看到这个名字后,微微的愣了片刻,然后下意识的翻到作者单位的介绍。

嗯,果然是华夏燕北体育大学。

“该死的,这个年轻的家伙不是数学家吗?”

是的,这些日子随着ns方程在学界的广泛讨论,宁孑的名字也早已经在整个学界传开。

虽然《自然》并不是专业的数学期刊,但毕竟也是有数学板块的。而且作为世界顶级期刊的主编,本就是离世界学术界最近的人,当然也早就听说过这个神奇的华夏东方小子。

甚至跟多米尼特·邓肯一样,这些日子,宁这个姓氏已经让他耳朵快起茧了。

他的老朋友,伦敦国王学院的数学学院的爱德华教授,昨天一起喝酒时会提到过这个神奇的华夏小子。并很确定的告诉他,宁孑的证明过程肯定是正确的,数学界很快会达成共识。

威廉·理查德当然知道能解决ns方程在数学界是什么样的成就,所以对这个华夏的年轻人同样充满了好奇。因为如果真的按照老朋友的说法,学界很快达成了共识也就意味着明年的菲尔兹奖大概率会颁发给这个幸运的小子。

谁敢想,昨天他还跟老朋友感慨着这个带着一丝传奇色彩的年轻人,今天他便在投稿系统里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投稿,题目还是如此的神奇……

哈,一个华夏最好研究型的大学跟华夏体育大学联合培养的超级天才……

等等,想到昨天跟老友在酒吧里聊的内容,威廉·理查德专门又将鼠标向上拖了拖,再次确认了这篇论文的投稿单位。没错,的确是只剩下燕北体育大学,没有了前面那一长传串看着便让人心累的前缀。

这就挺有意思。

不过一转念,威廉·理查德便猜到了宁孑的想法。

所以这是只有数学论文才会署上那两个燕北大学的内部单位么?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其实对于宁孑的情况,西方学界已经听说了不少故事。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当某个人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时候,全世界的人都会下意识的打探关于他的一切,甚至连他穿什么牌子的内裤都想知道。

当今学界又恰好是最为崇尚交流的,华夏的顶级学者、教授,大都有着出国留学的经历,更少不了在各种国际学术论坛、会议上交流的机会,通讯录里最少都有那么三、五个国外友人。

再加上还有电子邮箱助攻,学者们之间的交流更是一件极为频繁的事情。

关于宁孑那些琐碎的事情,自然很轻易的便从华夏流传到了国外。当然传言这种东西,只要经过了几个耳朵跟嘴巴,八成都会朝着更为传奇的方向发展。更别提这次还是不同母语之间的交流,平时或者没什么区别,但具体描述某件事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用词方面的误会。

所以关于宁孑为什么去了燕北体大的传言,一个传得比一个离谱。比如威廉·理查德听到的版本就是少年一怒为红颜,为了心仪的女孩儿,放弃了燕北、华清给出的优渥条件,一定要去上体育大学。

以宁孑的年纪来看,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在荷尔蒙的刺激下,本就是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年纪。

让威廉·理查德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燕北、华清两所大学太不知变通了。

如果是帝国理工或者国王学院,哪怕是宁孑喜欢的那个女生智商是负值,为了这么个苗子也值得给特招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