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东骑的忙碌中,一切回到了原点。
魏国的主力大军回撤,一下子退回到了临晋。其后主力分为三股,一支军马去了雕阴,还有一支则回驻函谷关。后世人一直说函谷关函谷关,其实在当时,函谷关还没有重要到那个地步。直到……魏王修成了魏长城。
当魏王修好了魏长城之后,秦人夺回了函谷关,又拿下了离石要塞,包括魏长城,全落到秦国人的手里,此后,秦人东出征战,胜则欣然,败了也不怕,守住函谷关和离石要塞,中间又是长长的魏长城,整个东方大门一下子就锁了起来。这才是最可怕的。也是函谷关后来有名的原因!为什么函谷关后来没有作用了?因为秦统一天下后,觉得魏长城没用了,说万一有人据关中造反,凭着这长城,它不就又是一个新秦国吗?于是始皇帝深以为然,就把它拆了,石料拿去修北方长城,结果函谷关成了虚设,用处大减。其后,因为魏长城的没有,后世人再努力,也难有当时魏国的国力,所以就再没有人修成过。
回到了函谷关后,公子卬与龙贾分手,因为公子卬是全军主帅,有临机之权,他要龙贾立时守位临晋,这里相对着栎阳,是重中之重。而公子卬自己则轻车裘马,回安邑复命去了。
虽然公子卬是轻车裘马,但这只是相对而言,魏人崇尚奢华,这一点上来说公子卬也不能免,事实上公子卬比谁都崇慕此道,至少中军主帅的仪仗是不能免的。
一入安邑,魏人夹道欢迎,百官也争先竟出,向公子卬示好。但有一个人没有来,那就是上将军庞涓,这很正常,公子卬没有放在心上,也许在庞涓的心里还怪着公子卬呢,这老东西指不定在想要是我早就拿下秦国了!
在公子卬的眼里,庞涓的确是个能人,但他的能却让他往往去小看别人。
不过这是一件幸运的事,凡是让庞涓看重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在庞涓的军中,有才能的不一定得重用,庞涓反而喜欢打压,说白了,庞涓是一个类似于拿破轮的将军。
也就是说,他更喜欢的是手下人对他命令的服从,而不是你觉得你有多行,而要冒能豆子。如果你不尊军令,做出成绩,他也要罚你,但你是尊令的话,有了罪,他替你抗!这一方面会让手下的部下对主将心服,但那只是一般性人才,真正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才却不容于军。
最典型的就是孙膑,庞涓和孙膑的关系本来很好,但军中无二,最后庞涓还是受不了师弟比自己能耐大,而下手害他。
十里飞红,红色的地毯铺显于地,这是用来迎接公子卬的,他深深的明白这一点,也不多说,顺道而走。当年,走这条道的还有一个人,公叔痤,他打败了韩、赵联军后,就是走这条路的。现在,自己怎么说也算是兵临秦都下,甚至把栎阳都打下来了,可以说狠狠的给魏王找回了面子。你不是抓了我的丞相吗?好,我立时攻下你的都城!
虽然明眼的人都明白,秦国真正的都城是雍城,公子卬到了雍城下,并没有攻进去,这表明秦国还有足够的力量,这力量大到了公子卬拥二十万兵也攻之不破的,但至少脸面是给找补回来了。
所以魏王摆出了大场面迎公子卬回来,但他本人没有出面,其意不言自明。
禹王台光鲜如旧,金厥宫还是那样富丽堂皇。
公子卬三整衣冠,立于王台前。等候宣召。魏王没有让他久等,只一会,就有内侍步出,高声宣号:“宣大将军公子卬进晋——”
公子卬大步流星,一手持圭,一手握剑,向朝堂而至。
金厥宫文武双例,不见上将军,也不见魏国丞相公叔痤。独大魏王老神自在的高座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