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信君犹豫了一下,跑到一边去,玄奇一怔,就见北信君从边上拉过了一张画屏,把自己这一案与那边黑皮小子的一桌隔开,这个动作大了,那黑皮少年狠狠的瞪了北信君一眼,北信君在心里“哎呀”了一声,心道:“怎么是她!”竟然是那个秦国公主!没想到这个秦国公主竟然变成了小黑皮,又跑到了齐国来。原来自当秦国散发求贤令之后,有感于秦国急着要人才,于上荧玉和景监再度出动,他们到了齐国,把从前入齐游学的从前士子请回秦国。
在这些入齐的秦国的士子中最有名的是赵氏兄弟。他们都是家居云阳的名士,人称云阳双贤。虽然兄弟俩都是没入过孔门的儒家名士,但都是向往着儒学儒治。现在来的就是赵良。
北信君回到自己的席前,就听玄奇笑道:“恭喜恭喜……你可是真会变呀,先是东骑族长,又是东骑王,现在更是做了名正言顺的北信君!升官发财,还可以白得一个公主!听说狐族都是出美女的,北信君艳福不浅呀。”北信君忙道:“小声……小声……”
玄奇更奇了,道:“你紧张什么?”北信君作揖苦笑道:“有不想见之故人,小妹子,我可没有对不起你过!”他说到此处时,连本君也不说了,只是苦求。玄奇笑着正要说话,百里老人道:“奇儿,不得无礼!”玄奇这才笑着作罢,对着北信君飞了一个饶了你的眼神。
百里老人对卫鞅道:“卫鞅以为齐国之变不行?”卫鞅饮过一口茶道:“变法就是变法,与虐杀何干,若,人之有罪,以罪论,当杀杀,当流流,当罚罚,这般在众人面前烹杀,莫名其妙不知所谓,人死政消而不得长久!岂是变法的正途?”百里老人笑道:“卫鞅以为变法当如何为之?”卫鞅正色道:“法令归一,法出无二,一切唯法……”犹豫了一下道:“王,在法下!”百里老人击节而赞道:“说的好!最妙的就是一句……王在法下!”
卫鞅长叹道:“可惜天下,却无可容卫鞅之国,也无可容卫鞅之才!”北信君知道大事不好,忙忍不住道:“你要是愿意,你可以去我东骑,本君以你为大法官……”他正说着,哪知玄奇自有算计,竟然扑来,用手堵住了北信君的嘴!北信君只觉得手上一股子剑上的铁锈,还有一股隐隐的让人闻了还想再闻的香味。一时间,竟然怔住。
百里老人不顾卫鞅听了北信君的话中诧异,就道:“现在秦国求贤令出,卫鞅,你有没有心到秦国去一展所长?”卫鞅吃惊道:“秦国发求贤令了?”
第349章 卫鞅,还是走了
北信君把手放在了自己的头上,一种历史的沉重压在了他的头上,万万想不到他把卫鞅带到了齐国竟然还会出这样的事情,不是离谱,而是不一般的离谱!北信君很奇怪自己竟然没有立时把卫鞅斩于自己剑下的想法。他当然不能杀百里老人了,那主要是没有必要,再一个他对墨家的倚重太重要了。北信君要大大的利用墨家,这一点上不容置疑,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杀百里老人,等于得罪了玄奇,更重要的是,这个百里子竟然还算得上是鬼谷门,北信君可是深深知道这个鬼谷门的可怕,人才就是他最强大的武器,各种人才一出世,你有什么算计他们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那才真叫一个离谱。
就听百里老人呵呵笑道:“秦国出了求贤令,你不知道吗?”卫鞅不疑有它道:“身在深山,消息闭塞,卫鞅确实是不知。”玄奇对北信君道:“卫鞅不是你的朋友吗?你为什么没对他说这件事?”北信君笑道:“本君要来齐国,这是正好和卫鞅一起来,却是本君疏忽了!”
玄奇道:“你就是故意的,你是不是想要卫鞅到你的东骑去帮你?”北信君说不出话来!连卫鞅也踌躇着,不知道要怎么说话才好。百里老人呵呵笑道:“卫鞅啊,这是秦公发出的求贤令,已经有几个月了,有没有兴趣瞧上一瞧?”卫鞅再无多想,道:“正要见识!”
玄奇得意的向北信君抛个白眼,拿出一封竹简,在众人面前晃了一下子,然后打开。北信君一推手,笑道:“小兄弟雅言纯真,就由你来念吧……”
玄奇展开竹简,清了清本就无一丝杂音的嗓子,然后道:“求贤令国人列国贤士宾客: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河西失地,函关易守,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国人宾客贤士群臣,有能出长策奇计强秦兴秦者,吾且尊官,领国政,持权柄,与寡人共治秦国。”
“好——”一声赞叹,只见一个青布的儒生出现,这人上了楼就听到了玄奇的说话,因为玄奇说的是雅言,他就忍不住听了,听到最后,再也忍不住,赞叹出声来。卫鞅等人回头,却见隔壁的男子站起来道:“弟弟!”那说话的儒生道:“哥哥!”说着,兄弟两还见礼!
然后对卫鞅百里等道:“云阳赵亢,在下也是秦人,老人家也是么?”百里子笑道:“正是!”赵亢对卫鞅道:“这位士子,我入齐有三年,却未见过足下,是刚刚来齐国的么?”卫鞅道:“在下卫人!从前来过,后来回国了!”他回的是魏国,却不是卫国,只是此中细节,自然也不必一一明说。赵亢笑道:“足下若有心入秦,来日同殿为臣,亦未可知!”说着自己向着自己的位子去了。方一坐下,赵良就道:“弟弟,你决意回国?”
赵亢道:“哥哥,秦国穷弱,正是要我辈出力,扭转粗野的风气,此不是你我穷首入学的目的吗?”那景监笑道:“说的好,秦国是老秦人的国家,自然要老秦人来建设,现在秦国穷弱,就是因为武夫多,而良臣文治之士少,此也是秦公出求贤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