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吴乞买非常合格的完成了自己作为一代帝王的政治使命。因此,对他的评价应该是:“灭辽吞宋之第一人,靖康耻辱之创造者、立嗣抉择之高尚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吴乞买在立嗣问题上发扬了雷锋般高贵的品格,将皇帝的宝座归还了阿骨打的后代们,使后代史官们对此赞赏不已。
金国虽然已经确立阿骨打的孙子完颜亶为继承人,可完颜宗干仍然十分紧张,现在完颜兀术和完颜宗辅两个人大败,一死一失踪,这两人不仅是他们家族中的重要人物,在宗望死后他们已经成为金国的主要军事统帅,并称金国的两大军事支柱,手握重兵,威震中原,现在情况有变失去了两个依靠不由他不担心。
宗干在担任国论勃极烈之后,主要将精力放在治理金国的内政上面,可作为阿骨打的长子,他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吴乞买在位期间重用汉臣,改革礼仪,虽然没有最后全面完成,但是朝中汉臣已经可以左右朝政,而宗干就是他们强有力的支持者,现在就是有了回报的时候。他立刻以为吴乞买治丧的名义联络汉臣们,同时唆使他们尽快安排完颜亶即位。
此刻最有竞争力的宗本虽然手握兵权,但是金国最高权力机构‘勃极烈’为宗本和宗翰两人把持,朝中的汉臣们也一再提议让嗣帝在灵前即位以便操办丧事,而在族中大家都认为阿骨打才是女真人的英雄,他的子孙继承皇位理所应当。在几方的压力下,宗本孤掌难鸣,而宋朝的军队在外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起进攻,他无奈只能答应支持完颜亶继位。
于是谙班勃极少年天子完颜亶毫无悬念的登上了这个庞大帝国皇帝的宝座,成为金国历史上第三代皇帝,也是最年轻的一位皇帝。但年仅十六岁的完颜亶从小在皇宫深院长大,接受的是儒家的道德和思想,只知道学习理论知识,但从未有过军事和政治方面的管理经验。现在一不留神成为金国的天子,这对一名没有经历过磨难与挫折的少年天子来说确实是个严峻的考验,他将如何带领金国这只庞大的战舰驶向自己的目标,又掀起了什么风浪呢……
第二百二十五章 帝王心计
完颜亶的童年生活其实比较辛酸,在其年仅九岁时,他的亲生父亲完颜宗峻因病逝世,使他从小失去了父亲的关怀。但完颜亶的运气还不错,他的伯父完颜宗干收养了他,并且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来看待,使完颜亶得到了家庭的温暖。在宗干的照顾下,完颜亶很小便被送入皇宫读书,因为宗干比较崇尚汉人的文化,所以完颜亶接触到的都是些汉人中的文学工作者。
天会十五年正月,完颜亶于会宁府登基称帝,并正式诏告天下,成为金国的第三代掌门人。但这位少年天子似乎对打打杀杀兴趣不是很大,由于早年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刚刚继位不到两个月的完颜亶在安排好了吴乞买的安葬事宜后,便想发动一场波及全国的改制运动,对所有以前金国的各种旧制度进行一次彻底的革新运动,首先受到冲击的是金国太祖阿骨打发明的勃极烈辅政制度。
勃极烈制度诞生于阿骨打起兵之初,是为了巩固完颜家族在军事政治领域的地位而设置的一种政治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所有勃极烈成员组成了金国的最高军政权力机构。随着金朝国家机构的日趋完善,勃极制度的功能正在逐步削弱。作为新新人类的皇帝,我们的完颜亶很不喜欢这种非常过时的制度,便选择首先向它开刀……
要不说皇家的孩子早当家,完颜亶虽然顺利继位,但是他也明白自己不过是两派相互倾轧妥协的产物,大家都想将他作为傀儡操纵,根基并不牢固,因此必须除掉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太宗一系就成了首要目标。可他并不莽撞,自己选择改革勃极烈制度,使自己一系受益,首先就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巩固了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
完颜亶的想法果然受到了养父宗干的支持,因为取消勃极烈制度还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从此以后金国结束了兄终第及的皇位禅让制度,改为同中原王朝相同的父死子及的继承制度。‘阿骨打派’成员理所当然成为新的行政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他率先选择从这一点下手改革,也可以看出这个十六岁的少年人小鬼大,政治斗争经验一点也不比他的那些叔伯父辈们差。
宗干毕竟比完颜亶多吃了几十年的咸盐,做事更为小心,他知道改制的阻力首先就来自完颜宗本。因为按照原来的制度,宗本成为下一代的谙音勃极烈的可能性最高,他正当壮年还能熬个二、三十年,大有希望成为第四任皇帝,改制势必引起他的不满,而手握兵权的宗干真得发起飙来,大家都没好日子过。
就在这关键的时候,兵败的兀术逃了回来。他从燕京城下躲过宋军的追杀后并没有着急突围,因为他晓得宋军已经控制了燕京周围所有的要道隘口,自己此时回国只能是自投罗网,于是带着部分残兵钻进了山中,待风声过后再行突围。他不愧自幼在山林野地中长大的,野外生存能力极强,竟然在山中生活了两个多月,终于找到了机会跑了回来。
对于自己这位能征惯战的叔叔,完颜亶并没有过分苛责,而是以大敌当前正是用人之时,让他领辽东副帅之职,带兵防备宋朝水军待开海后再犯沿海。这看似将兀术贬出了京师,实际上是让他重新掌握了一支军队,并在自己身边放了一支亲卫军,一旦京师有事,兀术就能迅速回军镇压。
但是这样布置并不能完全控制宗本,于是又生一计——与宋朝重启和谈,交换人质,换回宗罄、谷神等人,这样便可增加己方的势力,削弱宗本的实力。其实这也是必要的做法,战场上连番失败,金军已经没有能力再战,通过和谈也可以喘过气,恢复军力。眼看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宋军很可能再次发起进攻,于是金国以告知宋朝新帝继位的名义派出使臣前往汴京,并提出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