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驿馆中住满了前来朝贡的各国使臣,他们正在腾挪,只是行李有些多,所以耽误了时间!”时间不长,见喜就问明白了回来禀报。

“嗯,是哪一国的使臣?”赵柽问道。

“陛下,据说是于阗和西州的贡使!”见喜回答道。

“不对吧,于阗与我国并无藩属关系,西州使臣不是正在京城调解高昌之事,怎么又出来一个?”赵柽下车张望,远远的看到些蕃族打扮的人拖男带女,还有孩子在其中,行李正如见喜所报足有百峰骆驼驮运,仓促之下整理起来是要费些时间,开始他还觉得惹得鸡飞狗跳有些歉意,但细想之下顿觉不对。

“陛下,这小的就不知了!”见喜摇摇头说道。

“将张侍郎找来,朕问问他!”赵柽想将事情弄个明白,祭祖是礼部正管,他们当然要派人来,而外交事宜也是礼部的事情,张所应该知道详情。

“陛下,张侍郎正在驿馆中安抚,待晚些时候安排妥当再问不迟吧!”见喜担心皇帝再去添乱,将他拦下道。

“也好!”赵柽想了想道,但是心中疑问更胜,几个蕃官不至于让一个大国的侍郎去安抚吧!

当晚吃罢晚饭,赵柽将礼部尚书胡安国和张所召到自己的馆舍问话,一问之下才知往年自己都是住在行宫之中,而城中的驿馆也都腾出来留给随行的官员居住,进京的贡使便都被轰到城外的驿馆居住。没想到今年皇帝突然起意要住城外,结果引起那些搬了两次家的贡使们不满,才耽误了时间。

接下来又回答了关于于阗和西州使者的疑问,赵柽看到的那些所谓使臣确实有些名不符实,不过他们却也有国主的一纸诏书,也可视为使者,他们的身份介于使者和商人之间。而赵柽也听了哑然失笑,大宋之所以对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做着买卖,还拿着巨额回赐,就是让他们出现在元旦朝会上给皇帝和天下人表演‘万国来朝’的大戏,说白了就是公款请来的特约演员……

“万国来朝”这个词出现得很早,第一次所谓的“万国来朝”,被认为发生在大禹统治的时代。根据史籍记载,大禹下令天下各国齐赴涂山盟会,这也就是所谓‘涂山之会,诸侯承唐虞之盛,执玉帛亦有万国’。而真正将其由传说为现实的应是汉代,随着汉对西域的经营和对匈奴的征服,以及班超和甘英等人的冒险,使汉朝真正出现了一批九州之外的国家来朝贡,朝贡体系才是真正意义上建立起来了。

汉代君主发现,实际上自己统治的帝国并不能像《尚书》、《诗经》等经典中解释的那样,是整个天下。但基于现实政治策略的考虑,藩属国是维系帝国边疆稳定的关键所在,它们是帝国“万国来朝”的重中之重;至于那些朝贡国,就像大秦、安息、天竺等,遥远得不知道其究竟是否真实存在,所谓的朝贡也不过是两个时空偶然发生了一次约会而已,不必记挂于心。但是作为一种粉饰太平的手段,“万国来朝”自然是来的国家越多越好。

从此以后,华夏帝国就开始了不断‘发现’朝贡国的旅程,每一个愿意面见皇帝并且献上本国礼品的外国人,都被算作是‘贡使’,他们献上的礼品,无论是为了通好,还是为了做生意方便,都被算作‘贡品’,而他们所来自的国家,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天朝上国恭敬的藩属,只不过光荣成为藩属的本国对此却一无所知。

隋炀帝更将这场大戏推向了高潮,成为历代的标杆,史载,隋炀帝“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外。弹弦擫管以上,一万八千人。大列炬火,光烛天地,百戏之盛,振古无比。自是每年以为常焉”。他打造出了一个让后世君王们追求的梦幻世界,创造了一个传说。

所以从一开始,“万国来朝”就是一场带有自夸性质盛大的表演,这场大戏不仅仅是演给外来蛮夷看的,更是演给帝国全体臣民看的,明白地告诉百姓,能生活在这样一个为万国景仰拥戴的国度,是多么的幸福。而前来进贡的蛮夷贡使,意味着天朝的成功不是自吹自擂,更得到了天下万国的认同。更传达给天朝臣民明确的信息:除了天朝之外,其他国家没什么值得羡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