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页

翁同章 不是很相信,甘薯是什么东西,他不是很清楚,甚至没有听说过,至于说玉蜀黍,产量是很低的,几乎无人愿意种植的,但苏家的佃户,种植的玉蜀黍,亩产达到了两石多,甘薯更是亩产十石了,这样的产量,他根本就没有见过。

府城新开了一家烤甘薯店,翁同章 也品尝了烤甘薯,味道真的很好,糯糯的,甜甜的,吃下不到两个烤甘薯,肚子也不饿了。

苏家佃户种植了四千五百亩玉蜀黍,三千亩的甘薯,这样算下来,收成是惊人的。

平阳府城的居民,以及附近的农户,都开始高度关注甘薯了,就连一些偏僻地方的农户,也在传着甘薯,认为这东西是上好的粮食。

苏家至今没有大规模贩卖甘薯,听说苏天成收购了绝大部分的甘薯,看来这苏天成的心很大,明年可能还要大规模的种植,联想到苏天成准备买下一千顷土地的行为,翁同章 觉得,这个苏天成,真的是不简单。

他不得不再次注意苏天成了。

苏天成再次到府衙,驾轻就熟了。

其实明朝的衙门,从县里到州衙、府衙,到布政使衙门,到紫禁城,整体的构造区别都不是很大,熟悉故宫就可以知道其他衙门的情况,只不过下面的衙门,规模小很多的。

这一次,苏天成直接到了三堂。

大堂是翁同章 审案、办公的地方,二堂是翁同章 休憩和思索的地方,三堂就是内堂了,是翁同章 的起居之处,接待上级官员,或者是商议重大的事宜,也在这里的。

苏天成能够到三堂,说明翁同章 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学生苏天成拜见知府大人。”

“呵呵,坤元,到了这里,就不要客气了,坐下说话,可不要说什么站着了,你不是第一次到府衙来了。”

苏天成没有客气,规规矩矩坐在了旁边。

“半年多时间过去了,眼见着你要参加乡试了,准备的情况怎么样啊。”

“回禀恩师,学生一直都是在温习功课的,不敢有丝毫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