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页

“我很奇怪,你们都是读书人,这么简单的事情,难道不清楚吗,《老子》中间有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你们若是用这个道理来回答,我会觉得,你们善于思考,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遗憾的是,你们想到的全部都是大事情,至于说这类的小事情,是不屑于思考的,也罢,我没有什么问题了。”

说完这些话,苏天成准备离开雅间了,和这些书生在这里空谈,没有任何的意义,白白的消耗时间。

“苏公子且慢,我等眼拙,从来没有见过苏公子,不知道苏公子可否告知来历啊。”

这一番的辩论下来,刘云清等人,颜面尽失,他们自然是有些不服气的,原本以为,苏公子不过是寻常的读书人,此刻才知道,人家是有来历的,说出来的话语,不是普通人所能够表述出来的。

“我是苏天成,字坤元,敕封江宁县知县,四位公子若是有什么不服气的地方,他日有机会,我们尽可再行辩论。”

刘云清等人屁股上像是安装了弹簧,一下子都站起来了。

“莫非、莫非是山西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榜眼的苏学士……”

“学士称呼不敢当,在下不过是普通的朝廷命官,今日和几位公子交谈了,获益颇多,不过我也只能够从小处着眼,做一些小事情了。”

“苏大人的教诲,我等牢记了,苏大人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乃是我等的座右铭啊,刚才我等狂妄了,苏大人万万不要介意。”

苏天成摇摇头。

“前倨而后恭,不是我等读书人的风范,你们议论朝政,抒发心中感慨,无可厚非,我也绝不是那种好面子之人,有什么话,尽管直说,我们可以坐下来争论,甚至可以争吵,刚才我也有些不对,响鼓不用重锤,我也是想着,你们是有才学之人,最好是能够静下心来,抛开所谓的清高,实实在在读书,踏踏实实做事情,我曾经在太和殿大殿之上,有过另外的一首诗,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丈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你们若是能够品味其中的意思,自然能够明白我今日的苦心。”

柳如是早就惊呆了,她没有想到,苏天成竟然是江宁县知县,也就是说,苏天成是时时刻刻在南京城的,不是殿试之后,到处巡视的。

今天的辩论,苏天成始终站在主动的立场,站在一定的高度,仿佛是在教授学生,这样的气度,哪里是一般人能够表现出来的。

看见苏天成站起来,准备离开,柳如是不管东林四公子,站到了苏天成的身边,挽起了苏天成的手臂。

这个时候,东林四公子,已经是泄了气的皮球。

他们就是再狂妄,在会试会元、殿试榜眼苏天成的面前,也不敢自大,人家的学识,连皇上都是欣赏的,而且他们的另外一位先生钱谦益先生,也是对苏天成的诗词,推崇不已,说自己都写不出来这样的诗词,他们还有什么可以得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