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页

最好就是先动那些大商贾了,他们有银子,也能够拿出来银子。

秋收之后,很多的事情,就要开始着手处理了,特别是耕地的事情,民以食为天,不能够大量的收获粮食,农民没有吃的,一样不稳定。

想要获得丰收,水利建设是根本,这需要大量的投入,县衙必须要拿出来这些银两,解决了这个问题,能够基本保障旱涝保收,就完全可以稳定江宁县的农民。

土地兼并严重,江宁县这个地方,其实有些农户,是为了逃避田赋,委身到士绅门下,一旦减轻了田赋,甚至是免去了田赋,相信没有谁愿意这样做的。

还有巡检司的建设,先前他想到的,是将一万多的盐丁,悉数招募到巡检司,这个想法也是需要改变的,盐商还要继续做生意,就必然需要盐丁,就算是控制数量,至少要留下一半,能够有一半进入巡检司,就算是很不错了。

最操心的还是军械的问题,估计这次能够获得这些军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他不得不另外计划。

包括官田问题。

事情还是太多了,必须要一步步的往前推进。

第一百四十七章 意想不到

转眼就是六月底了。

圣旨一直都还没有下来,苏天成想着和南京京营联系的事情,也暂时摆下来了。

这段时间,他不清闲,想要做好大明基层的知县,远不是那么简单的,放权只是苏天成的单相思,短时间之内,根本做不到,大明上下的官吏,都习惯了听从主要领导的安排,绝对不会擅自做主。

匡思明的府邸,已经清理一空,经过和渠清泽商议,匡思明的家人,最终回到了府邸,暂时居住,但不准离开府邸一步,否则格杀勿论,这也是因为大牢里面,条件太差,也容纳不下了。渠清泽清楚苏天成的承诺,和苏天成一起承担责任,让匡思明的家人,回到府邸暂时居住。

其余的十六个盐商,陆续离开了大牢,每家都送来五十万两银子。

渠清泽佩服的五体投地,想不到苏天成如此的厉害,简直是杀人不见血,让其余盐商乖乖的掏出来银子,这又是九百万两白银啊。

江宁县的府库,已经是重兵把守,里三层外三层,两千五百多万两的白银,几乎相当于大明全年的财政收入,也就是说,江宁县府库里面的银两,可以包下大明朝一年的开支,包括所有官吏的俸禄,军队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