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臣的主要心思,还是集中在钱粮上面的,江宁县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若是不能够促使农业丰收,不能够收获更多的粮食,难以稳定,已经是秋收季节了,臣想着,秋收之后,清理江宁县的耕地,为来年的耕种做好准备。”

“嗯,说说你的想法。”

“民以食为天,臣一直都是关注这方面的,臣在平阳府的时候,在自家佃户中间,推广了一些甘薯和玉蜀黍的种植办法,到了江宁县,也是想着推广的,无奈江宁县的农户,没有种植甘薯和玉蜀黍的习惯,臣想着,能够有大量的耕地,实验甘薯和玉蜀黍的种植,只要是取得了丰收,农民自然是会种植的。”

“这个想法不错,县衙首先实验,丰收之后,农民自然是会种植的。”

“臣就是这个想法,故而看准南京京营的官田,臣曾经专门给王公公禀报,恳请王公公帮忙协调。臣与东京大营和西京大营的将军接触一下,专门商议官田耕种的事宜。王公公已经答应了,只是这段时间,估计王公公有些繁忙,没有来得及联系,臣一直都在等候。”

“哦,你是怎么跟王振说到这件事情的。”

朱由检的声音,出现了细微的变化。

机会来了。

“臣曾经专门去拜访王公公,禀报了查抄匡思明府邸的事情。也说到了缴获的火器的事情,恳请王公公帮助给皇上上奏,臣主要想到的事情,还是官田的事情,故而专门给王公公禀报了,臣曾经上疏,恳请皇上恩准。这也是臣的疏忽,臣以为租赁官田,皇上没有反对,就是准许了,所以臣专门恳请王公公帮忙协调。”

“王振是怎么说的?”

“王公公赞誉臣思考很是周到,一心是为朝廷的。还勉励臣要坚持下去,臣觉得,有了王公公的支持,还有兵部尚书唐大人和应天府府尹王大人的支持,此事是一定能够做好的。所以做了一些准备,秋收之后。就考虑和两大营的将军接触,磋商官田事宜。”

朱由检的脸色,有些变化了,虽然很是细微。

站在他身边的王承恩,脸上没有过多的表情,但是,眼睛里面,能够看见笑意和赞赏。

这一次,他已经想到了王振的事情,身为司礼监大太监,当然要调整一些职位了,南京镇守太监就是首先要调整的职位。可没有任何的理由,贸然的调整,肯定是不好说的,想不到苏天成帮了大忙了。

“那你说说,若是和南京京营接洽,准备如何做啊,这些官田,毕竟是京营的根本。”

“南京两大营有两万公顷耕地,臣考虑,军营军务繁忙,难以耕种,准备由县衙耕种其中的一万公顷耕地,至于说收益,臣想过了,收益的五分之一,上缴给军营,若是超过了这个数目,臣也是难以承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