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有太监搬来了圆木墩的椅子。
“孙爱卿,朕这里有一份折子,你认真看看。”
这份折子上面,描述的情况,与孙承宗看到的信函里面,是差不多的,但孙承宗不能够表现出来,毕竟苏天成写给他的信,是私下里的一种行为,是希望得到他的支持,苏天成在信函里面,还提出来了解决的办法,供他参考。
孙承宗很快看完了折子,这个过程中,温体仁和杨嗣昌等人,都没有说话。
其实朝廷里面的局势,已经很是微妙了。
自从孙承宗成为了内阁次辅之后,朱由检越来越倚重了,因为资格老、年纪大,孙承宗在朝廷里面的威望也是不一般的,加之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对于政务有着更深一层的看法,往往能够发现事情背后的东西,所以说,提出来的意见建议,很是符合朱由检的心思。
特别是在处理皇室宗亲进入朝廷为官的事情,孙承宗处理的十分老道。第一批次只有十二人,悉数都到地方上担任职务了,这样一来,分散了众人的注意力,也避免了朝廷里面出现过多的议论,皇室宗亲的身份不一般了,进入朝廷做官,品秩不是大家想象中间的情况,最高的也就是正四品的知府。这样的安排,一度引发不满,认为皇室宗亲中间的藩王,应该安排更高的职位。
朱由检本来是非常担心的,可这么长时间过去,没有任何的动荡,他是非常高兴的,期间虽然有人弹劾苏天成。甚至说苏天成有异心,结合皇室宗亲入朝为官的事情。包括陕西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预测苏天成可能要造反等等,这些话,朱由检当然不会相信,朝廷里面的那些龌龊,朱由检早就看在眼里的。
因为这些情况。朱由检慢慢开始冷落温体仁了。
也不是说温体仁做的不好,可苏天成的话语,令朱由检陷入了深思,大明朝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的,究竟是修修补补。还是下决心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这是必须要做出来的选择,维持目前的现状,糊弄过去,温体仁还是不错的,可要进行改革,温体仁显然不合适。
朱由检的内心,已经开始选择改革的道路了。
江宁县与河南府发生的改变,包括陕西省的迅速稳定,说明改革是可以进行的,首先在某地推行,出现了显著的效果之后,全面铺开,只要循序渐进,慢慢推行,就能够稳住大明朝的局势。
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朱由检慢慢下了决心,准备启用孙承宗,出任内阁首辅了。
“诸位爱卿,朕想不到啊,后金虎视眈眈,一直都侵扰我大明,去年更是成立大清国,狼子野心昭然天下,我大明官吏百姓,本应该齐心协力,共同抗击后金,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后金算计我大明朝官吏,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可朝廷之中议论的事情,为什么泄露出去了,后金的皇太极是怎么知晓的,朕以为,这样的事情,必须要彻查,诸位爱卿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温体仁看了看孙承宗,首先开口了。
“皇上,臣看见这个奏折,也是大吃一惊,想不到朝廷议论的重大事宜,居然会泄露出去,臣以为,目前的关键,是看看朝廷里面,是否有后金的奸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的教训,是深刻的,臣建议进行彻查,待到后金奸细押解到京城之后,严格审讯,从中找出泄露消息的奸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