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页

从这个时候开始,温体仁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角力到朝廷的党争之中了,对于吏部推荐的人选,空前的关心了,而且想办法安插自己的亲信,力图要稳固自身内阁首辅的地位。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其实温体仁作为内阁首辅,六年时间以来,做出来了不少的事情,皇上也是多方考虑,认为温体仁还是做了很多的事情,不忍心立即撤换,如果温体仁能够稳定下来,摆正自身的位置,还是能够坚持一段时间的。

可惜温体仁没有这样的耐心,几年前和前任内阁首辅周延儒的那一幕幕的争斗,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他,令他觉得,自己不能够坐以待毙。

而且皇上渐渐的开始提及到皇室宗亲了,朱审烜和朱由菘就是其中两个很突出的藩王以及藩王世子,如果说皇室宗亲真正的开始进入到朝廷的核心层,对自身的话语权和决定权,更是巨大的威胁。

机会终于来了。

都察院一个御史,联合兵科给事中,写下了一份弹劾的奏折,弹劾对象就是七十五岁的内阁次辅孙承宗。

给事中和御史弹劾内阁成员,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他们的职责就是风闻奏报,也不需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反正预见到什么危险了,发现蛛丝马迹了,就要弹劾,不管弹劾是不是有道理,甚至有些给事中和御史,以弹劾内阁成员以及顶撞皇上为荣,遭遇廷杖也不在乎。

这种风气,在一段时间之内,遭遇到了压制,温体仁不习惯也不喜欢这样的做法,任何一个喜欢专权的内阁首辅,都不会喜欢这样的人,但朝廷之中,没有改变这种风气的制度,所以说,一段时间之后,给事中和御史再次的活跃起来了。

这次弹劾孙承宗,说的非常严重,主要是说孙承宗具有异心,结党营私,意图造反。

理由是众所周知的,孙承宗与陕西巡抚苏天成的关系要好,支持苏天成在陕西另外搞一套,慢慢形成割据的局面,而且孙承宗大力举荐皇室宗亲进入到朝廷为官,其中一些藩王,本来就不安分,找到了这样的机会,更是要壮大自身的实力,对皇上形成威胁。

弹劾奏折里面,最为重要的炸弹,就是结社,孙承宗是中兴学社的创始人。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孙承宗进入到内阁,成为了内阁次辅,中兴学社诸多的社员,开始以孙承宗的学生自居,偌大的中兴学社,不可能人人都是忠义善良之辈,也有趋炎附势的小人,这些人在地方上面,也做了一些坏事,被给事中和御史抓住了把柄。

告状就是这样,事情说的愈多愈好,有的事情和没有的事情,统统的说出来,让你没有辩解的地方,而且被弹劾的对象是德高望重的孙承宗,一旦成功了,提出弹劾奏折的给事中和御史,岂不是名垂青史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样的一封弹劾奏折,根本不能够引起重视,提出弹劾的给事中和御史甚至会受到惩罚,但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了。

温体仁开始重视这份弹劾奏折了,在内阁开会的时候,专门提出来了。

孙承宗听到这些弹劾理由之后,气急攻心,他面对这样的弹劾,毫无思想准备,竟然说不出话来了,也没有进行有力的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