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页

“你认为,吴三桂带领的边军,能够阻挡后金八旗军的增援吗?”

“这个,阻击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边军的战斗力,与八旗军有着一定的差距,加之多年以来形成的畏惧心理,恐怕不能够阻击多长的时间。”

“也就是说,吴三桂在杏山的阻击,是没有多大作用的,不过是摆摆样子。”

洪承畴点点头。

“洪大人,这样的安排,万万是不行的,后金增援是肯定的,吴三桂带领边军在杏山阻击,不可能成功,但大军是抱有希望的,是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若是这个阻击安排,没有丝毫的作用,大军立刻会陷入到被动之中,所以我的考虑,不阻击后金增援部队。”

洪承畴很是吃惊,不知道苏天成是怎么计划的,要是不阻击,后金增援部队,岂不是长驱直入,这样会更加的被动。

“攻打大凌河城的战斗,两日之内结束,第一日拔掉外围据点,第二日拿下大凌河城,拿下大凌河城之后,大军正面迎击增援的后金鞑子。”

第六百四十四章 松山

苏天成调集十五万大军集聚在锦州城,令皇太极寝食难安。

后金八旗军,多次绕过山海关,借道蒙古,从喜峰口入关,劫掠大明,但每一次劫掠之后,都是匆匆离开的,不敢在关内久留,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关宁锦防线,皇太极非常清楚,绕过了山海关,进入到关内,危险是巨大的,一方面害怕山海关的明军截断其退路,八旗军陷入到重重包围之中,面临覆灭的危险,另外一个方面,更加害怕山海关的明军直捣黄龙,入侵沈阳,这样就会动摇大清国的根基。

关宁锦防线,成为了皇太极挥之不去的梦寐,如果能够夺取锦州,一切的问题迎刃而解。

八旗军攻占了大凌河城之后,与锦州直接面对。

八旗军的长处是野战,不善于攻坚,和明军恰恰是相反的,驻守关宁锦防线的明军,以火器和步兵见长,野战绝非八旗军的对手,遗憾的是,关宁锦防线,明军就是依靠坚固的城池,抵挡住了八旗军前进的步伐。

当年的大凌河之战,皇太极就是利用了这一点,采取围城打援的方式,死死围困大凌河城,一步步的歼灭救援大凌河城的明军,令驻守大凌河城的祖大寿陷入到绝境,城内驻守的三万多人,最终仅仅剩下一万余人。

皇太极做梦都想拿下锦州。

锦州扼住了辽东与中原道路的咽喉,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皇太极很清楚,想要入主中原,必须要拿下山海关,山海关是明朝京城的门户。而拿下山海关,首先就要拿下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