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页

辽东出现了诸多的新面孔,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钱谦益。

钱谦益以右都御使的身份,兼任都督同知,协助陈新甲处理辽东的事宜。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举荐钱谦益的,是唐世济和刘宗周,刘宗周和钱谦益的交情还是不错的,虽然说有一段时间,两人的认识不相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友情是不会磨灭的,几年时间过去了,刘宗周想到了赋闲在家的钱谦益,决定举荐钱谦益了,内阁次辅唐世济完全赞同刘宗周的想法,和刘宗周两人共同举荐了钱谦益。

钱谦益是文人,按说进入朝廷不算是什么事情,不管怎么说,钱谦益也是大儒了,东林书院的领袖,不过文人到辽东,这里面的意思就值得琢磨了,而且钱谦益以右都御使、都督同知的身份,巡查辽东,协助陈新甲,处理辽东的事宜。

明眼人可以看出来,钱谦益到辽东的目的,就是处理民生方面的事情,成为了陈新甲最为得力的助手。

陈新甲也是知道这件事情的,对于钱谦益到辽东来,是非常满意的,陈新甲是文人,重点署理民生方面的事宜,也就是替代徐尔一的,掌控辽东所有的民生事宜,钱谦益不会对军事部署方面,提出来什么意见建议,这就令陈新甲有了充足的发挥空间。

九月中旬,朝廷再次下旨,徐尔一调回了京城,出任左都御史,免去了都督同知、兵部左侍郎的职务,这预示着,徐尔一离开了辽东,而且不再插手军事上面的事情了。

这两次的相关官员的调整,在辽东引发了震动。

洪承畴等人感觉到,辽东要发生变化了,想不到陈新甲到辽东这么长时间了,如今才想到动手调整,这份隐忍的力度,很是不错了。

徐尔一离开辽东,令洪承畴有些措手不及,他和徐尔一之间的配合,已经很默契了,两人想到的事情都是差不多的,徐尔一离开了,钱谦益来到了辽东,令洪承畴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受到了削弱,而且陈新甲和秦三德的关系很好,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所处的地位就有些尴尬了,而且权威也将要下降。

第七百五十八章 辽东的变化(2)

唐海泰来到辽东的时候,内心是非常不情愿的,南直隶的条件多好,纸醉金迷的生活,为什么要来到这危险重重的辽东,不过大伯唐世济的要求,他是不敢违背的。

随着苏天成的权势日益显赫,唐海泰愈发的小心了,生怕苏天成还记着自己,要是人家要对自己动手了,甚至都不用动手指头,很快就有人来收拾自己的。之后,唐世济进入内阁,唐海泰的气焰慢慢开始嚣张了,有了唐世济罩着,他没有多少需要担心的事情。

从南京户部九品的大使,慢慢的开始前进,离开户部之后,他进入了上元县,这里可是南京皇城所在的京畿县,虽然只是一名主簿,但也不简单了,两年之后,他成为了上元县的县丞,正七品的官员了,不过由于能力一般,每天想到的是吃喝玩乐,也没有做出来什么成绩,他曾经想着,能够到江宁县去担任知县,遭遇了唐世济的训斥,江宁县是什么地方,朝廷特别注意的地方,苏天成在江宁县做出来的成绩,无人能够超越,位于江宁县的市舶司,已经成为朝廷的钱袋子,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可能让唐海泰去担任知县。

唐世济成为内阁次辅之后,唐海泰的野心也膨胀了,七品的上元县县丞,显然不能够满足他的要求了,于是唐海泰不断的给伯父写信,甚至直接提出来,自己最好是进入应天府衙,或者是直接到京城去,唐海泰的要求得到了满足,进入了京城,成为了一名正七品的都察院御史,七品的京官。比起地方上的七品官员,那是有着很大不同的,御史的发展前途好,可以得到越级的提拔,就是外放,至少也是从五品的知州。

唐海泰的能力的确一般。进入都察院之后,也就是混日子,京城的繁华,不亚于南京,再说唐海泰有着特殊的身份,谁都知道他的伯父是有钱有势的人,大家对他也是吹捧的,也得益于唐海泰没有多少的能力,加之唐世济的严厉管教。给事中和御史几次弹劾苏天成,唐海泰都没有参与,尽管他很想参与进去,要是能够扳倒苏天成,唐海泰将更加的放心。